
三进零陵师专(三)
(我到师专当学生)
百废俱兴,邓小平的政策好,鼓励人们富起来。开始有人做生意赚钱了,我却对赚钱亳无兴趣,我两眼不望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与我在零陵师专做事是有关系的。父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保障。也是机会,学校太缺老师了,尤其是英语老师,第二年的初春,我就到一所乡村中学当起了初中的英语老师,角色的转换使我自己有些适应不了,但我很快调整好,一个学期后,也就自然了。在全区举行的初中英语老师考试,我在全县第二名,第一名的是东安请来的一位退休教师。我考过工农兵大学生了,我太高兴了。也是对我这段时间努力的肯定。教委看我不错,为了我能在这里安心,有一个指标到零陵学院进修学习,县里决定我去,第二个学期,我打着背包第三次走进零陵师专,零陵师专已成为零陵学院。只有这一次,我是来学习的,不是为了挣饭钱。我给了在师专认识我的老师们一个惊奇,尤其感到惊喜的是,英语科的陈科长,英语科现在是系了,他是系主任,英语系的一把手,他对我在师专做事是熟悉的,看到我好学,他鼓励我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给了我一些他能给的帮助,这么多年了,学校里只要有英语老师到学院去学习,他就会带信来向我问好;另一个我要感谢的是甘主任,我在师专制做棕毯时,他是科长,常坐在我的棕毯上吃午餐,后来他成了零陵地区区教委主任,他在得知我成了教师以后,也很感慨。有一年,学校让英语老师考试可以到外地进修,我也参加了,由于我与另一位老师都考上了,教委考虑到教学原因,让另一位老师去,也是他先知道了,他到教委进行了活动,而不让我去,我后来遇到甘主任,他对我说,这种情况我就应该找他,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在我的求学路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感谢。
良石的丈夫身体可好?我在此向他表示问候,感谢他,我在师专学习时录音机是贵重物品,我买不到新的,买了一台旧,其实是坏的,他帮我修理,祝他们一家在加拿大快乐,幸福!
学习过程中有太多的体会了,学得多了,我就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其它课程了,我必须得学习其它的课程了,我开始不耻下问,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政治老师,我问他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共性?他很耐心地给我讲解:他抓了一把铅笔,对我说它们都是铅笔,这是它们的共性,然后从中抽出一支,说这是一支红色的铅笔,这是它的个性,以区别其它的铅笔。我又去听政治课懂得了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后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安排听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习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是文盲,不学语文,我的英语成绩受影响,不懂政治,历史,地理,我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类的文章,在理解上受影响。尤其在学习新概念英语时那里面全是短小的故事,学完了第二册,我一直把故事里的地点,与发生的事当作“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来学,以为是童话故事,因为里面的故事有趣。包括学到"巴西迁都",那时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巴西这个国家,学了地理以后,我为自己以前的无知出汗,流泪。来到师专,教室的后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下课以后我总站在地图前看,别人说我想当地理专家,我笑而不答,其实我是在认地图,也是从地图上我才第一次看到,长江与黄河。每天我都会听英语,不知那天我的收音机偏了点波段,我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教唐诗,里面有读,有讲解,一下把我给吸引住了,跟着收音机我学了“将进酒” “赠孟浩然”“春江花月夜”还有高中课本中的诗词。我才体会到,诗词是那么的有趣,它带给我别样人生,只要是有空,后来多是在监考这样的事,不允许监考老师干别的事,我就会在心里学习作诗,虽然只是些顺口溜之内,但我自己心里高兴。喜欢读历史书,尤其喜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通过间接的学习了解了一些理科知识,我喜欢到教室里与学生一起上晚自习,化学老师讲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我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我曾在爱问的过程中也遭受耻视,有政治老师在说“有机物,与无机物,我立刻问,什么是有质物,什么是无质物。”他瞪着眼睛看着我,吓得我再不敢随便问他了,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时间分配不过来了,也由于自己文化底子太薄,英语学到一定的程度,开始慢了下来,需要我把其它的课程赶上来。由于我在学校工作,向其他老师学习其它课程,向其他老师借书也容易。我就天天去听其他的课,只是他们都觉得我有些不可思忆,我也没有必要去做解释,去听课就会有收获。说起来很惭愧,我先知道英语语法有主,谓,宾后才知道中文也有主,谓,宾。小学还没有学到这里,我就已经没有上学的机会发.到了师专,我只能是笨鸟先飞,学校照样是每周星期六放电影,我不去看,其它的活动我也不去参加,我的家就在对河,很少回,朋友也很少去会。我这样努力,是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赞扬的。但是,县教委怕我不在这里永久地服务,在三年级时,县教委要我回来上课了,我感到多么遗憾,这也是我下决心几年以后报考读本科的原因。
来到学院,发现变化太大了,几年前我们在这里所建的教师宿舍都拆了,西红柿地也变成了花坛,平房没有了,建起了高楼,全新的教学楼。只有我打小工时建的室内体育馆直到现在还在那里。看到那座旧馆,我想起做小工的时代,有多少聪明才智的知青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成了现代的“文盲”。现在想把自己的往事写出来,感叹力不从心。我是在学习写作中进步,已经尝到甜头的我会停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