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善良的乡音,旅游勿忘苦力人,以细腻的笔调描述“挑山工”和“轿夫”众生相以及这些苦力执著追求。只有体验苦辣酸甜之人,才会怜悯这些同命运的人。他们为了什么?有人说:“挑山工只是为了一个字,钱!他只是为了养家户口,而没有什么精神,也没有给其他人带来什么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价值。”
我看到现在小学五年级有一篇课文,题目是《挑山工》,这篇课文给孩子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们从中也悟出了不少道理。课文描写了一位挑山工,虽然肩上挑着很重的担子,却能走在游人的前面,游人问他原因,挑山工说:“我们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样就怎样,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如果像夜版主这样的结果,那么孩子的父亲也会要接受“屋檐水”的惩罚了!
从源文件里取一节出来 ,如果篇篇处理会很累的!再谢谢
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FONT face=隶书 color=#6d1b6d size=7><STRONG>挑山工</STRONG></FON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11 size=4>乡音/图.文</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11 size=4></FONT></STRONG></P><P align=left>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 size=5><STRONG>认识这个名词,始于读吴运铎写的回忆小时候挑煤翻山的那段文章;后来自己当了知青,真实地尝到了从山下往山上挑担子的艰难,始知十来岁的孩子挑着二、三十斤的煤爬山的不易。</STRONG></FONT></P><P align=left><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 size=5></FONT></STRONG></P><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