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目“秋冻”健康无益
随着冷空气的光顾全国大部分地区秋意渐浓。但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年轻人,尤其是时尚女性依然追求美丽“冻人”。不过专家提醒,“春捂秋冻”道理是没错,但秋冻是讲条件的,也是有限度的,只有“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才能增强耐寒力。
据北京中医医院医生介绍,这两天急诊病人逐渐增加,主要是胃肠不适、上呼吸道感染等,“估计这一两周病人都少不了。”不少患者还提出:“春捂秋冻”嘛,还是少穿点好,否则冬天会更怕冷。
医生解释说,“秋冻”这种防寒锻炼可以保证人顺利地从夏热过渡到秋凉,帮助人体巩固和完善抗御机能,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中秋过后,冷空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加大,如果盲目受冻,不但对健康无益,还容易患上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得不偿失。
■适宜人群
体质好、火力强的年轻人适合“秋冻”
是否能“冻”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就人群来说,体质好、火力强的年轻人可以不用早添厚衣,这样有利于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抵抗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由于自身调节能力差,遇冷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更不宜进行“秋冻”,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者。寒冷刺激会使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诱发哮喘、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等病。
此外,“秋冻”并不仅仅是指穿衣,补充营养,增强锻炼对提高耐寒力更有好处,如慢跑、登山、健身、打球等。
但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都要注意防止寒气内侵,比如运动后浑身是汗,如果不及时更换衣服或擦去汗水的话,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毛孔,形成肩周炎、肩颈酸痛、关节炎等。也可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之时就减缓或停止运动。如果决定进行冷水浴锻炼,应从夏末就开始锻炼,中秋以后就不要突然进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