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二十一]
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王杰,1965年7月14日根据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登了王杰的日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踏踏实实 ,埋头苦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
报刊介绍王杰,1942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他关怀战友,爱护集体财产。他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是“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在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期间又发行了“王杰日记”。
麦贤德,于1965年8月6日在我海军击沉蒋舰“剑门号”和“章江号”的战斗中, 头部负了重伤,他苏醒过来以后,继续坚守岗位,积极检修机器确保轮机正常运转, 顽强地坚持战斗达三个多小时,对保证战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战士的硬骨头精神,在报刊上又发表了文章,号召麦贤德学习。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同时还刊登了以穆青、冯健、周原署名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通过电波,穿越千山万水,传遍了全中国。“您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您没有死,您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那时学校根据社会时事要求,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向党的好干部,河南南考县的工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学习。
这几年学英雄,讲英雄,唱英雄,还反复读雷锋日记,王杰日记,写学习心得等等,真是印象深刻。
一展列的活动,向英雄人物的学习,使无数的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铬印,也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高尚美好的心灵,也让我们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我们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相信我们是生活在阳光灿烂的花园里,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儿童是生活在暗无天日的饥寒交迫中。我们相信帝国主义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还妄想着侵略我们,让我们中国人民重受二遍苦,重遭二回罪。我们相信我们这生活在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少年儿童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少年儿童。
我们就象那少先队队歌中唱到的一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胜利勇敢前进,为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为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班在学校的各次文艺节目的表演上,一直受学校和老师看好,每次在学校的演出中都能够获得名次。
除了前面回忆中己提到了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踏着革命先辈的脚印”、“草原英小姐妹” 、“歌唱王二小”外,记得还有“金色的笙”。
“金色的笙”是由代红同学表演,全班同学合唱的表演唱节目。歌词是这样的:这一只金色的芦笙,吹出了不同的命运,我把它编成歌曲,告诉给亲爱的人们。爷爷吹芦笙,满眼泪淋淋,面对着熊熊的烈火,头顶……受尽了苦难辛酸,受尽了压迫欺凌,啊…啊…芦笙啊吹呀,吹尽了人间的不平,控诉那苦难的岁月。爸爸吹芦签………。我来吹芦望………。
还有“花儿朵朵”和“六一儿童节”的歌舞,组歌“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印象最深的是“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是班上全体同学共同表演的歌舞节目,歌词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到地主火热的田地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像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了今天的好时光。……。
这首歌唱到今天,过去都四十多年了,可是我仍然爱听,爱唱这支歌。每当听到这支歌,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想起在舞台上,在布景的星空下的谷堆旁,我俯在地上,双手撑着腮帮,轻轻唱着这支歌,表演这个节目的情景。
还有“支援越南、抗击美帝”歌诵比赛。有支援古巴“要古巴、要古巴,不要美国老”的歌诵比赛。有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阿尔巴尼亚,欧洲一盏防修队修的明灯的歌诵比赛等等。
在支援古巴那段时间,我们还学唱过一首歌,歌名是“哈瓦那的孩子”,里面歌词记不全了,开始是: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阳光照进屋,门前开红花。妈妈夸我好宝贝,邻居夸我好娃娃,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亲爱的爸爸。………。
小学还有一些其它课文,但现在记得的却太少,仔细想来也只能想起一些题目和支言片语,如:
《兰鼻子哥哥和红鼻子弟弟》,讲一对风兄弟,哥哥叫兰鼻子,弟弟叫红鼻子。寒冷的冬天,兄弟俩早上出门比赛,看谁的风厉害。弟弟看见一个穷苦的砍柴人,手中拿着一把斧子和一捆绳子,穿着很单薄,心想:这个人穿的这样少,一会儿他就会不行的!这时又来了一个坐着漂亮马车的、穿着狐皮大衣的富人,心想,妈呀,他穿戴得这样厚实、温暖,我可没办法吹透他。于是弟弟选择了穷人,给哥哥留下了富人,结果可想而知,砍柴人越砍越热,最后连汗衫都脱了,弟弟累个半死也奈他无何。而哥哥跟着漂亮小巧的马车,三下五下就把这个富人吹得蜷缩成一团。
有“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寒号鸟》。
有通过观察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发明了蒸汽机的《瓦特的故事》。
有一项事物的认识只有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知识的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有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有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于恶狼而险遭狼害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有《曹植称象》,有《叶公好龙》, 还有:“树老很多,人老话多,你莫闲我老汉说话罗嗦。……你爹、你娘来逃荒,一根篇担,二只筐。你那时饿得像瘦猴,三根筋撑起一个头………。”和诗歌“阿姨,你可知道”,开口好像是这么写的:‘啊姨,你可知道?我们要培养一种宝,它是多么的稀奇,谁也想不到它有多么美好。它顶上结满稻穗,好像一串串葡萄,它的枝干就是甘蔗,玉米在叶子里欢笑。它呀,比大树还流一年长十二次新苗,就连十二级台风,也丝毫吹它不到。”后面还有一些,如“它顶上结满稻穗,赛过一个个面包,枝干就是甘蔗粗又壮,腰上还挂满了香蕉,不是比大米更好?阿姨,你干吗要笑呢!这难道不过是梦?我跟你说真的,到时候,我们会培育出这种宝。”
[末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