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二十]
六年级时,因为小学只有一年了,在学习上老师比过去抓得紧得多,每天晚上的作业都要做二三个小时才能做得完。那时,我们知道的长沙市最好的中学是一中,踢足球的重点中学是五中,男子中学是三中,女子中学是四中。
河西的岳麓区这边,最好的中学是师院附中,其次是十九中,最差是麓山中学。班上的同学包括端平在内,没有一个想进麓山中学读书的,就是十九中也无人想去,一般的都是要到师院附中,有几个成绩拔尖的还想进长沙市第一中学。
我是中等水平,因爱踢足球,最想进的当属五中,但能够在师院附中读书也就很好了。
班主任肖老师与数学老师李老师当然是唯愿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能考上好的中学,而起码是十九中,最好是师院附中以上,所以,她们在学习方面比过去都要严格,上课更是要求认真。
我记得班上有一名女同学叫英,她的尿特别的多,而平时做事又慢,“憨”得很,经常是因为下课后还有黑板上的东西没有抄完,而继续抄,把课间休息时间占用了而没有去上厕所,到上课时,她又“蹩”急了,想要上厕所,老师又不同意,有几次是蹩得坐在教室里哭,弄得有同学叫她做“憨子”。
端平有几次上课时做小动作,讲小话,被肖老师发现后,硬是罚他站到讲台前面听课。
我们那个小学时代的教育是说德智体全面发展,与现在的教育有着实质性的差别,所以有人称那是培养英雄主义的时代,而现在的是实用主义时代。
记得从我们一年级开始的课文中就开始有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一直到六年级,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树立了许多的英雄人物的形象,现在能够记得的还有为了保护公社羊群,不顾个人安危,与暴风雨作斗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与玉荣。
有为保护集体财产敢于与地主坏份子作斗争的少先队员刘文学。
有手举炸药包炸敌人碉堡的童存瑞。
有为不暴露目标而忍受烈火中烧身光荣牺牲的黄继光。
有在狼牙山打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到最后弹尽粮绝而舍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
有机智勇敢将扫荡鬼子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后而被鬼子杀害的王二小的故事。
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
有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后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时年15岁的刘胡兰的故事。
有在朝鲜勇救落水朝鲜少年崔莹而光荣牺牲的罗盛教的故事。
有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扑向火焰使国家财产得以保住而自己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的年仅26岁的向秀丽的故事。
还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如列宁的故事,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朱德的篇担,高玉宝等的故事。
在这么多的英雄中,刘胡兰在当年是歌赞得最多的。在长沙青少年宫内就有刘胡兰烈士的塑像,还有毛泽东主席为她的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当年参加的市青少年文艺汇演就是在这座烈士纪念碑前。
在这座烈士纪念碑前我们表演的节目叫“踏着革命先辈的脚印”,这节目首先是由我们全班同学一道表演的舞蹈节目,在大礼堂内表演过,可后来要参加的市青少年文艺汇演时学校选中了这个节目,就由学校文艺队去表演的,因此,我们班就只有一小部分人去了。
我也参加了这次去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刘胡兰烈士的塑像前去全市青少先文艺汇演.在那里照那张合影照片中,我是第二排右边的第四个,站在我左边的是国庆。第七个是红,第八个是本春,第十个是小麓,十一个是其宗,小名叫篮鼻子六三班的,十三个是劲,劲右边的女的是平。
第一排有起分别是:迎、卫青、娜娜、立,小平,小莉。右边第一人是纪元,接着是春,第四个是修建,沙沙。
第三排左边那个短发女的是音乐老师罗伟,罗老师右边二个是建球,小麓后面的是业芳。
最后排第一个是体育老师廖老师,中间有一个戴眼睛的是假老师,和校工易大伯。
这首歌的歌词是:“穿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地,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来宣誓,拳头握得紧又紧。想起当年风雨夜,山岗铁钌响叮叮,不是你们洒鲜血,那有今天的好光景,我们要高举革命的旗帜,那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进,前进。”
还记得当年有电影“刘胡兰”还有歌剧“刘胡兰”,“刘胡兰”的歌剧有一首专门歌唱刘胡兰烈士的歌中有“百花丛中立雕像,英雄的姐姐刘胡兰”这样二句词。
其次就是“草原英小姐妹”,在我们那时的节目中也演唱过。演唱中有“为了保护羊群,不怕风雪,不怕严寒,”
[末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