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飘香的季节
寻境/文.图
八月,正是葡萄飘香的季节。一提起葡萄,许多人都会口里发酸,津水直冒,我平素喜酸,葡萄是我的最爱。前几日,单位组织摘葡萄的活动,于是大大小小十几号人浩浩荡荡地向目的地开去。
几年前,长沙市将位于河西大走廊的大片菜农区统一策划改造为葡萄基地,近几年,已进人收获期,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就有许多市民举家前来采摘,作为一项新型的休闲活动,亲手采摘葡萄,吃吃农家饭,体验体验乡下生活,乐趣无穷。葡萄基地不但为市场提供了足量的货源,也是市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是生活水平提高、质量上升的一个标志。
到乡下采葡萄,最兴奋的还是孩子们。一路上,他们就唧唧喳喳地闹开了锅,有的在争第一,要摘最多;有的要摘最好最甜的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有的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上一次来摘葡萄的情形,大人们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意地笑笑,不去打扰他们的兴致。
车子一到目的地,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往地里钻,好似一群闹闹喳喳的麻雀,突然间飞散开去,转眼间,一个个小身影就消失在了一排排的葡萄架里了,只有不断传来的惊喜声和尖叫声在告诉我们,刚才那激烈的争论变成了行动,进人了另一个高潮。
此情此景,不免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市场物质很匮乏,吃的东西很少,家庭购买力也很有限,水果几乎可算是奢侈品了,记忆中,只有爷爷奶奶从乡下来看我们时,我们才能吃上一些板栗、李子、桃子等自家种的东西,此外,就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有一个苹果的待遇。
关于葡萄,也有几件事记忆很深,至今难忘。
小时候,我们住的大院里有一个很大的葡萄架,架子是用水泥柱子做的,有两米多高近十米长,藤蔓爬满了架子,枝叶茂盛,要落到现在,算是一个不错的纳凉之处,可那个时候没有人来这里聊天闲坐,相对而言比较冷清,每到葡萄结果的时候,我们这帮孩子早早地就盯上了这里,还没等果子完全成熟,就有大胆的爬上了架子,我们这些女孩子,就只好在架下眼巴巴地望着,央求哥哥们给点,碰到小气的,我们就只好自己动手了,架子是爬不上去的,我们就找些东西垫在脚下,尽量站高些,抓住葡萄藤使劲地摇,已经成熟的果子就会滴滴答答的掉下来,我们再满地去拣,一会儿,也能把小兜兜装满。当然,这么做会被哥哥们笑话的。虽然葡萄有的又酸又涩,但吃起来感觉味道特别美。
许多年以后,有了自家的小院,我们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株葡萄,还自己动手搭了个不算太小的架子。看着这搭好的架子,真是既高兴又充满了憧憬,天天盼着藤蔓满架果实累累,去拣拾儿时的记忆,品失去已久的味道。
那葡萄藤也不负众望,只两年功夫,当藤蔓还未爬满架子的时候,一串串精灵般的小果子,在众人的期待中展示出了极度的诱惑力。当然,我们对葡萄树的照顾也更加尽心了,除草、浇水、抓虫,每天都要在架下摸索好一会,对葡萄倾注的热情和期盼程度,绝不亚于对待儿子,果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在我们一天天期盼的目光中,果子也一天天地长大了,与我们所想象不同的是,整串果子不是一起成熟的,而是部分几粒成熟了,其他的却还不能吃,等到大部分成熟的时候,一串葡萄也掉得所剩无几了。我们就只好采取先熟先吃的办法,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个小簸箕,到葡萄架下,一串串去摸,把软些的、成熟的一棵棵摘下来,然后全家分享。虽然当时市面上的葡萄很多,但自己家种的吃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那时候,儿子还很小,我们上班以后,总是缠着爷爷奶奶去摘,老人也乐于以此来逗孙子;每当孩子哭闹,或在外玩耍不愿回家的时候,老人总是以葡萄作诱饵来达到目的;左右邻居来家走走,老人也喜欢现摘现吃,有时候客人干脆自己动手,邻里关系也因此更加融洽。
一颗小小的葡萄,凝聚了家庭的亲情,增添了许多乐趣,也让我找到了儿时的感觉,我想,在儿子小小的心灵里,也会烙下深深的印记,在他今后的人生里,还会时时地记起。
葡萄,一种极普通的水果,从我们儿时去拣,到现在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可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以及生活理念的变化,还有政府部门对人们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在高节奏的现代都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家庭生活朝着多样化,丰富化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