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有时候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参照着动物们的做法,只不过不是咽食物,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将那些来不及仔细斟酌的事物先实践了再说。像马沙一样,她对下乡知青的诸多经历有着抹不去的记忆,这是她多年知青生活积淀的结果,底岸很深,她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反刍。这种反刍不是反思,而是一种提升,是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营养的再吸收和再加强。现在的条件好了,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清点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和激励未来。她的这些有感而发,其实在很多知青中都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这样,她不仅表现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在述说着知青同样的感受,具有普遍的意义。
文化革命中有一个词叫作“吐故纳新”,它也是和反刍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其实是一直在认识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刍,将那些有用的留下,将那些无用的丢掉。从马沙的《心灵的反刍》看,知青这一代,因为生活的特殊经历,在反刍的循环反复中,有着较其他人更强烈、更持久的要求。诚然,知青特殊的生活背景往往让人在反刍时过多地注意到艰难的一面,而忽视了作为朝气蓬勃,迎难而上的一代新农民的乐观精神,马沙的文章却是沁人心脾的小溪。
知青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知青宣传的批示中指出:“知青一代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和许多事都非常感人。作为媒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发现和宣传知青中感人的人和事,来弘扬人间的真情。”马沙的知青情结质朴而感人,她下乡八年,“知足了,感恩了。”仅这点就让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