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37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
新时期,声乐艺术出现了全面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风格的唱法同步发展、争奇竞艳的局面,而且每一种唱法都是人才济济,在民族唱法方面的佼佼者如彭丽媛、董文华、葛军、蒋大为、佟铁鑫、李元华、殷秀梅、鞠敬伟、陈力、张也、宋祖英、董华等人在新时期不同阶段享誉歌坛,个别杰出者如彭丽媛同时也是优秀的歌剧演员,曾主演了歌剧《白毛女》《党的女儿》。
1、专业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系的建立发展,为民族声乐的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金铁林、邹文琴等一批优秀民族声乐教育家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唱法歌唱家。
3、民族唱法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法,使民族唱法更富表现力。
4、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使中国民族声乐逐渐走出国门,宋祖英等歌唱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动人风采。
(三)欣赏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的演唱会。
1、彭丽媛演唱的新歌剧。
2、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
(四)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声乐的情况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的问题:
1、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不同时期民族唱法的变化发展,有何不同特点,有何进步;
3、对现代三种唱法划分是否科学,演唱风格多样化问题的看法;
4、对所谓“千人一腔”问题的看法;
结束语
二十世纪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走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世纪初至二十年代的新音乐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的新音乐运动时期、建国后十七年的蓬勃发展时期、“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与倒退时期、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再生与腾飞时期,经历了两次中西音乐文化的大撞击──即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西乐东渐及新时期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涌入,出现了三次大繁荣,即三四十年代的艺术歌曲繁荣、五六十年代的抗战歌曲的繁荣和八九十年代的全面繁荣。百年历程,无限沧桑;历尽风雨坎坷,尝尽酸甜苦辣。其间,既有创造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又有压抑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光辉成就与严重失误同在,宝贵经验与沉痛教训并存。然而,创造伟大的、足可与世界发达国家之专业声乐文化并驾齐驱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宏伟理想,自二十世纪初叶提出之时,近百年来一直是几代中国歌唱家用全部创造生命和热血苦苦追求的目标;而且随着历史的进步和音乐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后世歌唱家在自己的创造实践中又赋予这个伟大战略目标以新的时代内容,创造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音乐业绩,奉献出无数优美动人的乐章。尤其是当我们知道这些音乐和业绩是在怎样一种境遇下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它们就显得更加通体透明,更加具有一种历史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