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个老人的娓娓诉说中
在梁祝魂归的月色灯影里
我们拨开岁月的烟尘
走进一个浪漫的旧梦——
重温梁祝
本文仅以河南省汝南县一地的梁祝传说,引领读者重温一个凄美的爱情传奇。
1
“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儿,
西边埋的梁山伯,东边埋的祝英台……”
在汝南梁祝传说里,故事发生在汝南县境内的原马乡镇和大王、和孝、三桥等乡镇,方圆数十里。与上世纪30年代钱南扬、顾颉刚、冯沅君、黄朴等我国知名学者提出的“梁祝故事应发生在地点相对集中的地理环境中,方圆不过百里,人物不过二三,仅此而已”的梁祝河南中心说极相吻合。
如今,马乡镇已更名为梁祝镇。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泪井、一步三孔桥、曹桥、红罗山书院、白衣阁等最为完整的梁祝故事遗址,流传着许多梁祝的故事和传说,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都能讲述和传唱。
祝英台的故居叫朱董庄。在今汝南县梁祝镇东南。传说,当时员外祝公远有个小女儿,聪明伶俐,爱好诗书,跟着哥哥们私塾求学。因聪敏过人,老师赞她“女中英杰,才高如台”,故取名英台。
梁山伯故里叫梁岗,在祝英台故里西北18里处的和孝镇。千百年过去了,这里的群众提起山伯,仍称他“俺村的梁傻子”,就像称呼邻家小伙儿。梁山伯在乡里也是憨厚得出了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