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记:
丁亥七月中元,靖港挂榜祭父,有七修族谱主编介川公为吉晖公祭文,题曰《侯氏精英,抗日名将》。柏房源派嗣孙仲伦公亦远道前来恭奉祭文。族亲周氏厚秋大嫂,为我父祭奠一事通盘操持,上谷堂前敬奉吉言。此番家祭吾父,昔时侯家大屋无存,谨借厚爹家堂屋一用。人鬼交互,道长蓟冬明(13875945931)唱和悦耳,心窍通灵。
母亲同事、长沙雅礼中学老教师姜哲夫老人对我家素为关照,数十年视我亲若子侄,我下海创业,姜公曾作长短句《一剪梅》赠之:
天将大任降精英,要得纯金,必炼高温。无情水火厄青春,难辨奸贞,痛失乾坤。男儿无泪更求真,拓地图新,斩棘披荆。湘西门上揽风云,事业忠诚,炉火纯青。
潇湘书
行者必至,为者必成!
“湘西门”项目合作者、吾友彭伟奇赠诗与我:
不因宿命怨苍穹,击破湘西一梦行。
佛神已定轮回转,不信来空去也空!
--------------------
附:父亲侯吉晖资料1
侯吉暉1911年11月13日(宣统三年辛亥九月二十三日)生。五岁起,从祖父习字,望城县青峰山县立第四高小毕业。进省城同时报考明德、岳云和雅礼三所中学,成绩均在前五名被录取,个人选择入读岳云。
侯吉暉长沙岳云中学初中三年级肄业。初三一年级甲班,侯吉暉为校篮球队队长,放暑假打篮球,因队友顽皮赛后将其反锁于储放室,侯吉暉破门而出,被兼其国文课业的教务主任陈子玉挟私假校方之名以“恃才傲物、侮慢师长、毁损公物、不可教化”开除学籍。为此事,侯吉暉离校之际留有一首诗:“忽听青天霹雳声,惊心丧魄又飞魂。才奇自古招人忌,命舛从来惹祸生。望岳亭边悲寂寂,荷花池畔泪涔涔。多情顿觉难离别,一曲鹂歌恨转深!”
侯吉暉1937年在陶广军长军本部担任上校宣传科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有效抗击日本的入侵,国民政府整编了全国的军队,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作战区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在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第10集团军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 军长陶广。)
1945年抗战胜利,侯吉暉随侯镜如将军接受北平。后(1947) 在国民政府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麾下任中将秘书处长。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期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作为国民党高级战犯被囚于北京功德林战犯看守所,1956年病故。
侯吉暉少年时代好友、现侨居马来西亚的
2003年6月,任雨农先生致函于吉晖子,评价其家父说:“你的父亲、我的朋友吉暉先生全身细胞、骨胳、血脉才华,处身在五六十年前的社会,我六十年间接近过不少文学、教育、哲学的博士、教授、学者、专家,文学的灿茂、高华、敏捷、清丽,即使和天才如田汉、郁达夫、徐志摩、熊佛西,也未必超前!倘使吉暉专心志在文学诗词上,中国又见一东坡!”
据靖港侯氏族谱记载,侯吉暉在原籍配徐氏,生一子夭。再据
2005年8月,经中央统战部认定:国民党12兵团政治部主任侯吉暉中将为抗日爱国将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
附:父亲侯吉晖资料2(来源:湖南省档案馆)
民国十七年(1928)因共嫌登记审查国民党党员,20岁。
国民革命军北路西路政治训练所总队部训练所总队部训育员。
民国三十二年(1934)中央军校特别班一期学员。26岁,别名“击非”
民国25年(1936)任少校,26岁。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政训班第三期毕业学员,26岁。
民国三十年(1941)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14期第七中队学员,31岁。
民国三十一年(1942)某政治部主任,32岁。
民国三十五年(1946)某军少将主任兼高级教官,36岁。
民国三十五年(1946)陆军第九十二军报务大队训练班官佐,36岁。
1946年为旅北平湘灾筹赈会常委,36岁。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中央训练团新闻工作高级干训班第一中队少将分队长。别名日斋,37岁。
1948年国防部任命少将处长,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