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个月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为此在这里将去年写的一篇中秋有感发在此,以表心迹。
中秋无月
很久没有在此留言了,今春姑娘让我将中秋无月的感想说说,你想会很有意思,其实不然,因为你忘了,我这般年龄的人早己淡薄了一切,对凡事己缺乏了往日的激情,心也不会因某些事而怦然激动,情感大发。
人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换思意,记得童年时就盼望着过节,因那时只有过节才有好吃的。到了青年时也望过节,因为过节有假,亲朋好友能聚在一起好玩。中年以后就不再望过节了,因过节对他们来说己成了一种负担。
像我这样的人就怕过节,过节要走亲戚,要串门,要采购大量物品,这都是我所烦的,可出于中国现在的习俗,又不得不予以应酬,所以心情也不可能好。
中秋无月,这应当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古往今来这并不是第一次。再说老天从来就是不尽人意的,它不会根据人间的喜怒哀乐而行事。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天若有情天亦老”,那也就是天无情才不老。
中国宋代大诗人苏轼词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只是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不能千里共婵娟,他也说不清。
月亮好不好,回答是肯定的,好!因为它不会给人间带来任何的伤害,相反,它的任何一次出现,都会让看见它的人充满遐思,感到欣慰。它不象太阳,让人们时而喜欢时而讨厌。月光如水,洒向五洲大地,给人带来的是温柔和恬静,安宁与慰籍。
英国大诗人拜伦有诗称月亮为“失眠者的太阳”,诗中说;“你是不眠者的太阳,忧郁的孤星!颤栗着,你清辉远射,泪眼晶莹,展示着你无力驱除的茫茫了暗夜。你多像记忆中萦迥不去的欢悦!“往昔”,那异日的光荣也萤萤闪射,它柔弱的光华却没有温热。“忧伤”伴守着,谛视着这暗夜的幽光——清晰,却遥远。晶亮,却这样冰凉!”这对我就深有其感,我是无数次地向月光敞开过我的胸怀。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窗前,只要能看见窗外有月光,那心就想向月诉说点什么,就像一个年轻的恋人想诉说相思的苦闷。就像一个异乡的游子想寄托望乡的情思。就像一个久别了亲人想倾注分离后的盼念。思绪悠悠,情意绵绵,茫茫暗夜,何以解忧,只有月儿做伴,细听情怀。
今年中秋,我在单位值班,不能与亲人们共渡佳节早就习以为常了。从上世纪70年下放农村至今是36年过去,有37个中秋节,同亲人共渡的应该不会多于7个。同亲人们一道过节,你说不想,那是假。你说硬是很想,也不是真。如今这个社会,尔诈我虞,亲情淡薄,世态炎凉,使我的心也开始荒芜起来。应酬,应酬,有几处是真情的应酬?所以现代社会流行的是;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
我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那个时代的传统己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我无法将现代的新观念溶合于我的传统观念中,所以我依然过着我的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行的生活。我一生信奉的座佑铬是屈原在桔颂中写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闭心自慎,终无失过。我喜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样的格言,喜欢“对手如狼我如狼,对手如羊我如羊”这样的处世态度。视名利为身外之物,不与人争。善待自己,过好今天,争取明天,我就满足了。
我不像有些人那样,一辈子还为崽女操劳。儿孙自有儿孙福,崽女胜于我留钱干什么,崽女不如我留钱干什么,我就是这样告诫儿子,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的努力,靠我是靠不住的。
今年中秋无月,对我对大家来说都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因为无月的中秋终归是少了一些欢愉。
记得19年前[1987年]的中秋节,我骑单车从湘江边路过,在阜埠河口看见一群男女学生在河滩上举办沟火晚会,一轮明月从江对岸的山涯上徐徐升起,江面上波光潆潆,河滩上沟火旁,青年男女在手提录放机播放的音乐声中尽情欢舞。
多好的画面呀!我取出照相机就想拍照,可就是找不到最佳拍照点。站在堤岸上拍,点很好,可距离太远,画面太小。下到河滩上去拍,画面可以了,而视角又不行。看了一会,马上骑车赶回家去取长焦镜,可等我取了长焦镜再赶去时天就变了。不但月亮没了,还下起了小雨,好得离开时还是按动过一次快门,不然,那美景就永远只能留在脑海中。为了再次遇见这样的画面,我一连几年的中秋都准备了,可再也没有碰到这样的机遇了。
现在的人好似也懒了一些,同时在大城市里也看不见那样纯朴自然的风光,也再无兴趣去拍照了。
现在的人都是享受着高科技的便利,过节了,亲人朋友之间大拇指几按,发几条祝福的短讯也就算完事,缺少了过去那样相见的激情。我不知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但是我敢肯定,人们在内心中追寻的还是返朴归真,留念过去。
中秋月能带给人们好心情。
中秋无月,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憾事,少年人少了月下的憧憬,年轻人少了月下的烂漫,中年人缺少了月下的温警,而我们老年人却没有了对月的倾诉。
好,七扯八扯的扯了这一些糊乱话,也该收笔了,不好,可以见笑,但望体谅,因水平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