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正如斗哥所言,看了易山的文章后真的是彻夜难眠,反来复去滿脑子都是关于朱老师的往事片断。这朱老师滿腹经纶、口若悬河。古今之往事张口便来,我们最喜欢缠他讲故事了。
想不到这么一个有才华而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不明不白惨死在一场政治运动中。易山的文章能使大家认识朱老师,让我们尊敬他、怀念他。想必对朱老师的在天之灵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谢谢易山!
于平实中见惊奇.易山的文章,常常运用这样的手法.朴素的描述,典型的情节,动情的表露,鲜明的爱憎-----一篇不长的文章,能”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实为难得.
在那个年代----从一九五七至一九七六,漫长的二十年中,许多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中尤其是知识分子.一个反右运动,大多知识界的精英,陷于绝境.而那些人正是在革命年代里,公开或暗中帮助共产党的人.<开国大典>那部电影中,毛与知识界的人物的交往,多么和谐呵!但事隔六七年之后,那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却成了眼中钉.这其中个中原委,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我个人就是出身在高知家庭.虽然父亲1949年在香港与众多的知识分子宣布起义回到大陆,但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心中总是笼罩着一片阴影.无论什么政治运动,我们一家都在担忧,幸甚父亲在57年没有被打成右派,但59年却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总之,日子过得并不爽心.
多年以前,我就有一个想写一写<童年>----一个中篇小说的心愿,但因太懒散,终于不了了了.看来,这篇小说是非写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