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山歌的习俗,在永兴县的东部山区山村中仍然流行,其曲调高亢明朗,悠扬婉转,旋律跳动较大。唱词多为七字句,段数不定,多系即兴编唱,内容分抒情、叙事等,山民用山歌传递、交流情感,是一种最为基本的,而且极为传统的手法。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婚、寿、丧;农、工、渔、猎,以及随时令等生产活动之中,都是离不开山歌。 由于山歌的歌词是一种口头民间文学,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音乐上节奏自由,曲调高亢质朴,易于传唱,它又常用双关、对偶、比拟、夸张及排比等艺术修辞手法,特别适合用来描绘和刻画人们各种复杂的心理和思想感情,所以在过去的年代里,它成了人们表达心声的一种语言。无论是耕田放牛的阿哥,还是种地纺纱的阿妹,无论是鹤发长者还是垂髫少年,大家都会唱山歌。笔者30年前插队东部山区当知青时,村民在田间地头 唱起山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如:站在高垱上好打望,望到垌里有好禾场,再好的禾场冒谷晒呃,再好的后生冒婆娘。2005年,我们组织知青回访来到队上,邀请村民唱起那久违了的山歌,老队长还自编歌词欢迎知青的到来。当时一同来的县电视台记者见址情景,大喜过望,忙着摄像.后来制作节目送到省,市电视台播放了。
永兴山歌曾有过它辉煌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还在乐此不疲地唱山歌的人群越来越少、年龄也越来越大。年轻一代对山歌越来越陌生。一些珍贵的民歌曲目随时都有失传的可能,山歌在它的绵延流传过程中遇上了“断层”。因此笔者衷心期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濒临消亡的山歌,保住民族音乐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