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湖南永兴本地知青编写的一本知青回忆录,书名为《曾为知青》。文中描述了永兴当地知青在当年的件件往事,勾引起读者对当时情景的缕缕回忆。是一本有一定价值的文史资料。欢迎璨多的永兴知青上网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永兴知青 → [转帖]矿工世家走出的省级劳模

您是本帖的第 52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矿工世家走出的省级劳模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转帖]矿工世家走出的省级劳模
省级劳模宾冬生
矿工世家走出的省级劳模


戴武    [2005-11-30]

        
     宾冬生家住五分会冲里一栋七十年代建造的平房里。两间半房子大约三十来个平方,除了一台21英寸的老彩电,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家具了。陈旧的墙壁没有什么过多的修饰,像很多人的家庭一样,在墙壁的正中间挂着两个嵌满照片的镜框子,其中有两张相隔半个世纪的全家福,还有一张老宾七十年代参加先代会照的集体像。    
     宾家算得上是矿工世家,父亲宾祖荫1939年就从衡山老家来到湘永,在一个黄姓老板的窿上挖煤;哥哥宾汉生、妹夫文茂生都湘永的矿工。如今三位老人都早已作故,而且都是死于矽肺。宾冬生本人也患有矽肺病,每天都在与病魔作斗争。宾冬生的老伴文雪莲也是矿工之女,父亲文金环四十年代就来到湘永,五十年代担任过湘永煤矿的副矿长。宾冬生夫妇有六个小孩,其中五个都在煤炭企业工作。    
     宾冬生十五岁开始做窿,先是做小工,拖材料,拖煤、推煤车。那时的井下运输没有机械设备,工作面挖出煤后全由小工拖到天眼侧山运煤巷,再从下山倒入煤斗,再由大巷的小工用木板钉成的矿车从斗口转运到井底,再由罐笼吊上井口。那时的矿灯也不比现在,是用一截小竹筒罐或小洋铁皮罐子灌上茶油,再点上根灯草即成。下井时候套在头上,在大巷做事时挂在壁上,拖煤时巷道低矮则咬在口里,咬得口水直流。就是这样的劳动条件,他在工作面一个小班要拖900公斤煤。班中没有饭吃,只有出了班才能两餐合为一餐。年轻时候的他也好玩,出了班就与同伴们到白头狮街上去逛街,街上好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买,或下河捞鱼、或爬观音崖看别人烧香、或者到戴家湾祠堂边的戏台看便宜戏、或跟工友们到酒铺里偷偷赊酒喝。有回喝醉了,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    
     拖了两年的煤,他便开始当采煤师傅了。他年轻有力气、做事胆大细心,善于动脑筋想有办法,做事比别人又快又稳当,窿老板也蛮喜欢他。然而在那吃人的旧社会,他再会做事也仍然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苦日子。    
     1949年农历8月15日的前一天,宾冬生上夜班,早晨出班到井口时,看到井口的坪里站满了人,还有几十个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一打听原来是湘永煤矿解放了,窿老板和几个把头也被抓起来了。真的天亮了。他顾不得自己还没有洗澡,就跑到人群中找到还未过门的未婚妻,情不自禁地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放开。    
     宾冬生到现在还忘不了当年结婚时的情景,那是1949年11月15日,一顶从从戴家湾借来花轿,把未婚妻文雪莲从矸子山娘家抬到住在窿上的宾家,一路吹吹打打,鞭炮响个不停,看热闹的小朋友们追逐着花轿向新娘子讨喜糖吃。这年小伙子十八岁,姑娘刚满十五岁。    
     解放之初,井下条件仍然没有大的改善,但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与过去比却大不相同,一天到晚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一个小班采九根杠子,出百多吨煤,扒二十米天眼子是常事。有人问他们怎么这么大的干劲,工友们说过去是给隆老板、资本家做事,现在是为党、为毛主席做事,脑子里这根弦变了,越做越有劲。由于宾冬生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表现突出,195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评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并参加了湖南省第二次劳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省政府表彰。这年11月份,为了庆祝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矿党委组织了万人庆祝游行活动,从湘永球场出发围绕白头狮街道转一圈然后踏着青石板的山路朝永兴县政府走去。游行队伍举着十七幅先进模范人物的大画像,其中就有一幅宾劳模增产节约的画像。那天,宾冬生穿着新衣服,佩带着大红花、功勋章走在画像旁边,精神抖擞地与其他劳模一同受到了县委书记的热情接待。    
     随着生产的发展,煤矿的生产条件也慢慢有了改善,下井用的矿灯换成了充电矿灯,井下拖煤有了电瓶车,地面的牛车也换成了无极绳机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帮助职工群众在文化上也来一个大翻身,1954年矿里在一号井旁边的工棚里办起了职工夜校,在职工中开展扫盲活动,每晚由办公室的文化人来上课,从“一”学起。这给宾冬生带来了机遇,他每天下班呷了饭就和老婆一起去夜校上课。后来小孩多了,夫妻同去不方便了,他就一个人去听课,回来讲给老婆听。这样一直坚持到1960年夜校停办,他也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光眼瞎子变成了能读书看报、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了。1962年时任铜角湾工区掘进队长的他,又被矿里选拔到技工学校脱产学习一年,系统地了学习地质、采矿等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    
     1964年学习期满后,宾冬生调到白鸡洞工区当采煤队长,接着提拔为工区付主任,1970年开始主持工区全面工作。那时白鸡洞工区是开采不久的矿井,生产条件都比较好,工人们干劲足,办公室的干部每周六的井下劳动雷打不动,男同志下井上工作面,女同志的就在侧山开溜子。宾主任的节假日都是在井下度过的,特别是那时候经常搞生产献礼活动,当主任的更要带头,那里有危险要过烂地方,首先是干部先上。记得是1972年7月的一个晚班,采煤队的一个工作面冒顶,有两个人被“关猫”,接到电话后他亲自带着五个人直奔出事工作面,经过仔细观察,确定好抢救方案,他率先动手挖起来,半小时后听到了微弱的救命声,大家激动起来,边挖边喊,给里面的工友鼓气,并找来一根铁管子往里送风,三个小时后两个遇险的工友都毫发无损地被救出来。    
     1974年经医疗查鉴定,宾冬生患有一级矽肺病带肺结核,矿里将他调到了生产科当科长。坐机关了,但他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没有变,每个星期下基层四天以上,到工区就下井,下井就到工作面,他到一、二、三工区经常是走路去、走路回。那时候矿里经常派工作组下去指导工作,一去就是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工人同进、同出、同住、同吃,而这些正合老宾的口味。    
     长年矽肺病的折磨,使宾冬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走平路都感到呼吸困难了,1981年刚过五十的他不得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回家休息了。闲下来的时候,宾冬生常常感到愧疚,他说:“过去几十年心里只晓得工作,工作,对家人的关心确实太少太少了。”    
     宾冬生的老伴文雪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几十年来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当年膝下四崽二女尚未成年,靠老宾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负担也蛮重。老宾又是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一天到晚只晓得在工区抓生产,根本没有脚进屋。屋里的事只有靠宾妈妈一个人操持,种菜、喂猪、带崽女,从来没有发个半句怨言,结婚几十年也没与老倌子吵过一回架。除了做好家务,宾妈妈还要做一些分会的家属工作,从1971年起就是分会的家属组长,家属委员会组织家属为工区砍茅柴、修公路、开荒、打扫环境卫生,样样都少不了她。如今几个崽女成家立业了,大多在外地工作,只有满妹子宾永香在湘永电厂上班。尽管崽女都很孝顺,经常回家看望父亲,但照顾老倌子的担子主要还是压在她的身上。特别近两年,老倌子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三餐、洗衣抹澡都离不开她了,但她仍然毫无怨言,她说:“只要老倌子身体健康,能多看几年社会主义就行了。”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5 17:35:46

 1   1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62500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