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下旬,我来到湖南省的永兴县城。在县城的湘永煤矿矿部,可以远远地望见黑黑的煤山,运煤的大卡车一辆辆经过。好奇之余,我想想眼看看生产这些煤的矿井,想近距离地了解矿工的地下工作环境。


湘永煤矿紧邻名闻遐迩的永兴古迹观音岩(白头狮),是个历史悠久的百年老矿,此处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其煤炭开采历史可以上溯到清光绪十年(1884年)。国营湘永煤矿正式成立于1951年。2001年7月,原湘永煤矿整体改制为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湘永实业公司。煤矿年产30万吨优质原煤。原煤具有低硫、低灰、发热量高等优点,被誉为“湘永白煤”,主要销往湖广一带。
其中西关冲矿年产约6万吨原煤,是个小型矿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湘永安全监察部的小胡介绍说,西关冲矿的安全生产是抓得最好的。接待人员给我拿来一套崭新的工作服和水鞋,虽然是最小的一号,但穿在身上还是显得很宽大。这里下井的矿工都是男性,原则上是不允许女同志下井的,我能下井算是破例了。我感觉很兴奋,大家说我穿起来还显得挺精神,像个矿工。总工程师早年从矿大毕业就到湘永工作至今,有十多年工龄,算是个老矿工了。他感叹说,现在很少有大学生愿意来湘永工作了。为了弥补人才缺口,湘永选拔一些青年职工到湘潭煤校进修。安监部的小胡就是这样一位上进的年轻科技干部,他正在自考本科文凭,每天晚上都到办公室学习,还组织办了《安全小报》,每周一期,带动矿工们一起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办公楼下就是职工澡堂,墙上的安全通告牌上分组记着每个矿工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贴着一排小旗子,违规操作的贴黄旗,操作达标的贴红旗。去往矿井,沿路所见都是安全警示标语,“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心系安全,情系平安”,“您是家庭的顶梁柱”等等,我不禁有些紧张。到了矿井口,我们每人领一个头灯,一个自救瓶。安全组长检察了我们的下井装备,拧亮我们的头灯,把我们送到由绞车控制升降的铁皮车上,让我们做中间的位子。曹矿长亲自押后。铁皮车外观有点像过山车,不过开得比过山车慢多了,只是顺着斜坡一点点往下滑。周围黑洞洞的,借着头灯的亮光,可以看到井壁上有些地方划出一条白线,标记着
我们走进海拔
我们在深深的巷道中还发现了一线红色的激光,从头顶上的激光器笔直地射到几十米外要掘进的截面上,亮着一个小红点。周总工程师介绍说,激光方向性好,不易发散,打眼用激光来准直定向比传统的划线法定向更准确更有效率。
终于来到出煤的工作面。工作面很窄,用液压千斤顶交错支撑着,人只能踩着千斤顶柱爬进去。里面有几个矿工在挖煤,脸上都黑乎乎的,只看见眼珠子在转动。
走出矿井已经过了傍晚6点,我们在井下走了一个多小时,家里人都为我们捏了把汗。矿工们每天三班倒地下井挖煤,不知有多少人为他们担心,有多少人在日日翘首盼望他们的平安归来。这次下井,我收获的不仅是防瓦斯爆炸、通风抽水供电防火等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更重要的是切身体验普通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感受到在深深的矿井底下工作,时刻防范瓦斯爆炸、透水等各种威胁生命的风险是多么艰巨的任务。井下工作无论对心理、身体素质还是操作技能都是严峻的考验,一个不经意的违章举动都可能引起重大事故。常看到听到煤矿事故的报道,死亡人数让人触目惊心,我国的煤矿工人为我们提供能源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报道上得知国家对煤矿的提高安全生产非常重视,但煤矿企业目前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这次到湘永煤矿对这种状况有了切身的体验。
湘永煤矿对安全生产抓得很紧,却仍面临着困境:企业效益不佳,工资不高,很难吸引留住人才,科技含量不高,工人的整体素质低。这一个个难题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幸亏还有曹矿长、周工程师、小胡这样一批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科技干部同矿工们一起扎扎实实地工作着。衷心祝福他们一生平安,平安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