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靖县知青 →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学一点《中庸》之道(五)全文完

您是本帖的第 29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学一点《中庸》之道(五)全文完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学一点《中庸》之道(五)全文完

第28章【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 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日:“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吸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读解】

  本章承接上一章发挥“为下不倍(背)”的意思。反对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也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的意思。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的问题。

  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引孔子的话否定了那种“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人,这与一般认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具有复古主义倾向的看法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孔子所要复的礼,恰好是那种“今用之”的“周礼”,而不是“古之道”的“夏礼”和“殷札”。因为夏礼已不可考,而殷礼虽然还在它的后裔宋国那里残存着,但毕竟也已是过去的了。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1:35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第29章【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蔫,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蔫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丁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下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日:“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于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于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读解】

   这一章承接“居上下骄”的意思而发挥。要求当政者身体力行,不仅要有好的德行修养,而且要有行为实践的验证,才能取信于民,使人听从。

   提高到理论上来说,这一章所强调的,依然是重实践的观点。“本诸身,征诸庶民”,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这是主客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客观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主观意图、见解、理论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与愿望。从而使自己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

   这里当然还是蕴含着儒者对伟大与崇高的向往和对不朽的渴望,也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追求。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2:04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第30章【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伟大】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用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读解】

  天地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为孔于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

  这一章以孔子为典范,盛赞他的德行,为学者塑造了一个伟大、崇高而不朽的形象,使他流芳百世而成为后代人永远学习与敬仰的楷摸。

  这就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从《中庸》本身的结构来看,这也是从理论到实际了,从中庸之道方方面面的阐述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2:21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第31章【学习中庸之道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译文】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宏大量,温和柔顺,能够包容天下;奋发勇健,刚强坚毅,能够决断天下大事;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表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读解】

   这部分对作为儒家理想的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作了具体描述。即在内,是一个顺应天道变化,含容万物,参赞化育,其德配天的圣者。在外,则是一位中正睿智,对治国之道了若指掌,因而得到全体人民的敬信尊亲,德泽普及万邦的明君。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2:40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第32章【中庸本来如此是天下根本的法则】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

   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读解】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从中正的人道开始,完成了他心路的历程,而最终实现了大圆满、大智慧、大自在,这是至诚尽性的必然结果,它同时实现了对小我的超越和对真实本性的复归,而与天地同一体,与大道共磅礴。

   中国哲学认为,万物相生相克,相克相生,最终都将融入大道之中。它强调万事万物的同一性,不承认有绝对的对立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有恶人当道,才会竭力紊乱纲常,以其偏激,掀动人们的迷误与仇恨,将其导入一场又一场你死我活的无情争斗。我们则应该努力效法、遵循圣人之道,协助维系宇宙间的内在合理性与平衡。一个有道的人,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天地间的一切都能和谐有序,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兼收并蓄,允许别人用自己的理性、良知,独立地判断是非,决定取舍,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有的胸襟与气度。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2:59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第33章【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于笃恭而天下。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读解】

   中庸道德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气的境界。

   空气无声无色无味,谁也看不见听下到嗅不出,可是谁也离它不开。德行能到这种境界,当然是种仙至人了。可谁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就是孔圣人也未必就能达到吧。

   所以还有次一等的境界,这就是“轻如毫毛”的境界;这种境界,和风细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吧。

   至于那种声色俱厉的疾风暴雨式的做法,那种强制性的劳动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说:“末也!”已谈不上什么境界,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罢了。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沦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

   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朱熹在《中庸章句》的末尾感叹:“这样反复叮咛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后世学者难道可以不用心去钻研体会吗?”的确也是如此啊!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3:22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全篇《中庸》的译文、讲解是使用下面两个资料互补选编的,有删改;因字数关系也省略了字词的【注释】,如有好学的朋友需要对照,可以再阅读下面的链接。


  《中庸》原文及译文: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262.entry


  《中庸》白话全译及各章讲解:

   http://www.chinactwh.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18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24 14:03:42

 7   7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