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对联故事三则:
村姑解围
清代末年,湖北郧西县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县令,名叫翁吉士,乡民们都叫他翁太爷。
这个翁太爷不仅清正廉洁,而且满腹经纶,尤其是能诗善对。就凭这点,他在乡民中间很得人缘。
有一次,翁太爷下乡微服私访,路过一片稻田时,被那里的农民认出来了。有个农民大胆地对他说:“久闻翁太爷能诗善对,一直无缘得会,今日我这里一边上联,不知翁太爷愿不愿意答对?”翁太爷笑答:“好哇,请出题。”那个农民随即念道:
稻草捆秧父抱子;
翁太爷站在田边想了许久,没有找到对句,急得面红耳赤,颇有些下不来台的嗞味儿。正在这时,一个村姑提着一篮竹笋下河里剥洗,听到翁太爷反复念叨“稻草捆秧父抱子”,知道翁太爷是找不着下联,就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竹篮,故意弄撒了几节竹笋。翁太爷一见,恍然大悟,随即对出下联:
竹篮装笋母怀儿。
翁太爷对罢,对村姑投以感激的目光。
长工陈大胆
听老辈人说,鄂西北有个长工名叫陈绪印,他不仅能够出口成章,还会舞枪弄棒,经常替穷人打抱不平,穷人们对陈大胆佩服的不得了,地主老财们却恨得牙痒痒。
这年冬天,大雪下个不停,满山遍野一片银白,陈大胆约上几个穷哥们上山打猎,恰好遇上鄂保四团团长艾光青踏雪寻梅。艾光青看见陈绪银和几个穷哥们穿着破旧粗布衣裳,在雪地上留下了一行行草鞋印,就嘲讽地说:
乌鸦嘈雪地,张张竹叶朝天;
陈大胆明白艾光青是在作弄自己,便回敬道:
黄狗过霜田,朵朵梅花落地。
艾光青一听陈大胆把他比作黄狗,气急败坏地骂道:“如此放肆,该当何罪?”陈大胆坦然一笑:“我说的是这猎狗在雪地上踏了一串串脚印,岂敢得罪你堂堂的团长大人?”艾光青自讨没趣,只好悻悻回府。
第二年夏天,大地主明道银邀请艾光青到大新川避暑并派陈绪银为其拂扇生凉。他故意出了一联,当众奚落陈大胆: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陈大胆看了看正在烈日下用脚踏水车车水的长工伙计,一声长叹,对出下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一会儿,明老财请大家吃西瓜,众财主刚把西瓜送到嘴边,艾光青却说:“且慢,品瓜纳凉,不可无诗,我这里有一联想请各位对个下联如何?”说罢,他眯起三角眼,捻着鼠尾须,摇头晃脑地念道:
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向右翻;
那些财主富翁抓耳挠腮寻思下联,唯有陈绪银只顾啧啧吃西瓜。
明老财挨个地问,有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的,有答得放屁不沾板凳的;有面红耳赤说惭愧的。艾团长喜滋滋地想:哼,都对不出来,谅你陈大胆也对不出来!想到这里,便挖苦地说:“人人都夸陈大胆才思敏捷,原来也只会啃西瓜呀!”陈大胆把嘴一抹,轻巧地答道:“这样的对联,连天三岁娃娃都能应对,何必要我老陈费心思?你听下联吧!”随即大声念道: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甩。
话刚落音,陈大胆顺手把西瓜皮朝明老财身边一扔,然后扬长而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大坝河镇陶官坪桂家是当地的土财主。
那年,桂家根记和福记两大房合伙请了个教书先生,专门教他们桂家的儿童读书识字。桂家小六子虽然家穷,因为沾了个桂字,也被桂七爷保送到学堂去念书。
但是,小六子生性顽皮,尤其喜欢上树掏鸟养着玩儿。
那一天,小六子掏了个黄鹂鸟带到学堂去玩儿,因为害怕先生责罚,就把鸟儿藏在学堂后边的墙洞里,外面用一块小砖头堵着,下课了就去逗鸟玩儿。那个先生姓石,他见小六子一下课就往后檐沟跑,就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结果看出了蹊跷。石先生也没有声张,等到上课后,就偷偷到后檐沟去用指头一捅,把砖头捅进去挤死了黄鹂鸟。石先生回到教室后,就在黑板上写了一边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小六子一看,坏了!肯定是先生把鸟儿弄死了!于是悲愤地走上讲台,挥笔写出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本想奚落一下小六子,没想到反过来却被小六子骂成了“粗毛野兽”,只好干笑两声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