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科学发展“好快省净”
作者:史 南 飞
党中央在提到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时,使用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提法,这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规定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党中央的这个提法有一个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表明科学发展观转向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要求。从更强调质量方面的要求来看,我以为还可以将“好”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针对我国当前能源耗损严重和环境污染严重恶化的问题,可以在基本方针上增加“省”和“净”两个字,这也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模式,通过增加“省”和“净”两个字,形成科学发展的“好快省净”四字方针。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快省净”四字方针,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对“多快好省”的方针的与时俱进的修善。在“大跃进”时期,我国曾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有的人将“大跃进”的失误归因于这个方针,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科学地分析当年的实际情况,提出“多快好省”的口号并没有错!大跃进的真正错误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际的做法跟提出的口号相违背。从实际效果看,大跃进建设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以钢铁生产而论,虽然1958年的钢铁的年产量比1957年翻了一番,但是,许多小高炉炼出来的钢铁质量太差,根本不能用,所以,这种“差”的产品在表面上加快增产下,实质上能真正派上用场的钢铁数量却是减少了;用小高炉炼钢铁耗费大量的木材等原料,毁坏森林,造成的浪费更是惊人;炼出来的钢铁不能用,本身也是严重的浪费。所以,“大跃进”期间的实际做法是违背了“多快好省”方针的。特别是违背了“好省”的方针;而“多快”也没真正实现!
从历史的角度看,“多快好省”的口号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而从当今我国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来看,也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看,又需要对“多快好省”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多快好省”的四个字中,“多”与“快”都是涉及发展数量方面的提法,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关系GDP的指标。GDP的发展速度越快,GDP的数量增长就自然越多,因此,从抓GDP的数量方面看,“快”与“多”具有同义性。用了“快”字,就可以将“多”字省略了。可是,不论是从历史的严重教训,还是从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来看,在“多快好省”的方针中,最不能省略的一个字就是“省”字了!
节省,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在中文、英文和俄文等文字中,经济这个词本身均有节约的含义。不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是基督教的定义,都将节俭看作经商的一种必要品行。有许多学者认为犹太商人与华商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基督教的说教和中国古代思想都强调节俭美德。《易经》曰:“节、享”,“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说古板的节俭比奢侈好得多,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作而爱人,使民以时。”勤俭节约是劳动者的美德,也是增加财富的必要手段。人们在实践中只有勤俭节约,才能省出钱财发展生产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有强烈的节俭意识。孟德斯鸠就说过:“贸易的精神自然地带着俭朴、节约,节制、勤劳、谨慎、安分、秩序和纪律的精神。这种精神存在一天,它所获致的财富就一天不会产生坏的结果。”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到在理想社会的自觉计划控制的物质交换时,提出的这样的规定性:“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可见,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的思路,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有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方针。”毛主席还将浪费跟贪污均归于极大犯罪之列。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不过“勤俭自强”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之一,体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
在消费活动中,经常听人们说:省钱就是赚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能源消耗降低水平,是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科技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方面,日本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的能源消耗不仅大大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比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高得多,这种能源的高损耗是拖住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和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温总理在总结去年的经济工作时,在其他各类指标上,都表现了高度信心,惟独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方面做了自我批评,这是因为年前制定的有关指标不能实现。
从我国当今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中,除了要保留并强调“省”字外,再增加一个“净”字也是十分必要。净,就是表明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干净的、洁净、清净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应该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了。据说,从2005年黑龙江江水严重污染以来,我国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次水污染事件;在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座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16座,在这个不光彩的方面名列世界前茅。
大工业产生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形影不离。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在发展能不能在接受发达国家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中减少污染?由于缺乏自觉意识出现问题本属正常,可是,有的地区和企业领导却借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散布环境污染不可避免论,甚至变本加厉地大量引进和发展有严重污染的企业,来快速提高本地区的GDP,这样一来,这些地区的GDP暂时上去了,而污染也积重难返了。我国的广大群众对污染的问题虽然也十分痛恨,但对这些污染的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对民众到底有多大危害还是不甚了了。许多受害群众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条文和制度机制也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量化指标和监督制度,惩处的力度也远远赶不上搞污染者获得的收益。
虽然国家环保局采取的“区域限批”等有力举措取得卓越成效,但正如潘岳副局长说的,这些局部成效还不能有效解决全局问题。不少群众和专家认为,现在我国的环保部门的权限太小了,还受到各种权势的制约和冲击。我想,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将环保局升格为环保部,并授予环保部门尚方宝剑,还是不难办到的。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党中央在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上增加一个“净”字,将消除污染上升到基本指导思想和国策的层次加以倡导,就会显得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对整个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也能起到更好的导向功用。
党中央在提到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时,使用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提法,这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规定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党中央的这个提法有一个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表明科学发展观转向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要求。从更强调质量方面的要求来看,我以为还可以将“好”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针对我国当前能源耗损严重和环境污染严重恶化的问题,可以在基本方针上增加“省”和“净”两个字,这也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模式,通过增加“省”和“净”两个字,形成科学发展的“好快省净”四字方针。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快省净”四字方针,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对“多快好省”的方针的与时俱进的修善。在“大跃进”时期,我国曾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有的人将“大跃进”的失误归因于这个方针,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科学地分析当年的实际情况,提出“多快好省”的口号并没有错!大跃进的真正错误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际的做法跟提出的口号相违背。从实际效果看,大跃进建设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以钢铁生产而论,虽然1958年的钢铁的年产量比1957年翻了一番,但是,许多小高炉炼出来的钢铁质量太差,根本不能用,所以,这种“差”的产品在表面上加快增产下,实质上能真正派上用场的钢铁数量却是减少了;用小高炉炼钢铁耗费大量的木材等原料,毁坏森林,造成的浪费更是惊人;炼出来的钢铁不能用,本身也是严重的浪费。所以,“大跃进”期间的实际做法是违背了“多快好省”方针的。特别是违背了“好省”的方针;而“多快”也没真正实现!
从历史的角度看,“多快好省”的口号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而从当今我国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来看,也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看,又需要对“多快好省”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多快好省”的四个字中,“多”与“快”都是涉及发展数量方面的提法,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关系GDP的指标。GDP的发展速度越快,GDP的数量增长就自然越多,因此,从抓GDP的数量方面看,“快”与“多”具有同义性。用了“快”字,就可以将“多”字省略了。可是,不论是从历史的严重教训,还是从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来看,在“多快好省”的方针中,最不能省略的一个字就是“省”字了!
节省,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在中文、英文和俄文等文字中,经济这个词本身均有节约的含义。不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是基督教的定义,都将节俭看作经商的一种必要品行。有许多学者认为犹太商人与华商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基督教的说教和中国古代思想都强调节俭美德。《易经》曰:“节、享”,“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说古板的节俭比奢侈好得多,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作而爱人,使民以时。”勤俭节约是劳动者的美德,也是增加财富的必要手段。人们在实践中只有勤俭节约,才能省出钱财发展生产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有强烈的节俭意识。孟德斯鸠就说过:“贸易的精神自然地带着俭朴、节约,节制、勤劳、谨慎、安分、秩序和纪律的精神。这种精神存在一天,它所获致的财富就一天不会产生坏的结果。”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到在理想社会的自觉计划控制的物质交换时,提出的这样的规定性:“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可见,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的思路,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有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方针。”毛主席还将浪费跟贪污均归于极大犯罪之列。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不过“勤俭自强”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之一,体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
在消费活动中,经常听人们说:省钱就是赚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能源消耗降低水平,是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科技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方面,日本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的能源消耗不仅大大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比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高得多,这种能源的高损耗是拖住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和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温总理在总结去年的经济工作时,在其他各类指标上,都表现了高度信心,惟独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方面做了自我批评,这是因为年前制定的有关指标不能实现。
从我国当今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中,除了要保留并强调“省”字外,再增加一个“净”字也是十分必要。净,就是表明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干净的、洁净、清净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应该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了。据说,从2005年黑龙江江水严重污染以来,我国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次水污染事件;在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座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16座,在这个不光彩的方面名列世界前茅。
大工业产生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形影不离。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在发展能不能在接受发达国家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中减少污染?由于缺乏自觉意识出现问题本属正常,可是,有的地区和企业领导却借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散布环境污染不可避免论,甚至变本加厉地大量引进和发展有严重污染的企业,来快速提高本地区的GDP,这样一来,这些地区的GDP暂时上去了,而污染也积重难返了。我国的广大群众对污染的问题虽然也十分痛恨,但对这些污染的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对民众到底有多大危害还是不甚了了。许多受害群众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条文和制度机制也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量化指标和监督制度,惩处的力度也远远赶不上搞污染者获得的收益。
虽然国家环保局采取的“区域限批”等有力举措取得卓越成效,但正如潘岳副局长说的,这些局部成效还不能有效解决全局问题。不少群众和专家认为,现在我国的环保部门的权限太小了,还受到各种权势的制约和冲击。我想,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将环保局升格为环保部,并授予环保部门尚方宝剑,还是不难办到的。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党中央在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上增加一个“净”字,将消除污染上升到基本指导思想和国策的层次加以倡导,就会显得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对整个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也能起到更好的导向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