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过得幸福吗?”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问。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幸福,幸福与否怎样衡量等,大家都在思考,但却没有人能做出全面合理的阐释。
幸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当代著名影视演员范伟在回答王志文关于什么是幸福的提问时,有一段精典台词,他的表述虽然不尽完善,并带有搞笑的成分,但还是比较实在的。他是这样说的:“什么是幸福啊?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拿了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我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你蹲了,你就比我幸福。”
对于衣食丰足的现代人来说,幸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生活的并不幸福,究其原因多为无端的烦恼所致。
于是有人提出了幸福指数的测算方法,幸福指数等于个人能力与实际欲望的比值。能力越强,欲望越小,幸福指数越高。反之,就越低。
幸福指数最高的当数行为无常、大脑有问题的街头要饭的。们平时你能看到的是在众人的辱骂下过着人不人、狗不狗的日子,其实他们心里最幸福,一天什么事也不用想,一人吃饱全家安,在他们的心地里,只要吃得饱就是最幸福的。
幸福指数次高的是诚实宽厚、心地无私的普通老百姓。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吃的并一定比城里的有些人好,住的条件也许十分差,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对一切事情都能看得开。在他们的眼中,凡事只要大面子过得去,他们就不在乎多与少,有饭吃、有衣穿,闲了还能和乡亲唠唠嗑,就已经十分满足了。他们的能力尽管不是很高,但他们的欲望也不大,自然比值就高一些。
幸福指数排在第三的要算读了一些书、有一点才能且以前曾过过人模人样生活的人群。他们自恃掌握了一些知识,自己一些能力,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自己的欲望也相当的高,却常常得不到满足。越是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想的就越多,生活就越不幸福。
幸福指数排在第四的我觉得是手握权力或者曾经握过权力的的政客们。拥有权力的优越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权力的无穷魅力,平日生活的丰足根本满足不了他们更高的欲望,工作中极尽费心,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同志和兄弟感情,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白天心忧,夜晚做梦,生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往往是到头来因无法满足个人的私欲而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他们怎么能过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呢?
幸福指数最低的便是手中无权无钱但却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无权无钱,无法使他们从物质生活条件上满足自身的欲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又成为他们不甘寂寞、与人雄的资本,现实的残酷与个人前途欲望的落差把他们又一次推上了烦恼忧虑峰颠,生活境遇不如人,心情不舒畅,幸福自然不知从何谈起。
幸福与否,关键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指数高低,也不是别人左右的,而是自己与自己为难。
有人说,我们虽然无权改变天气,但却有权改变自己。同样的道理 ,我们虽然无力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境遇,但我们可以马上调整我们的心情,让我们降低欲望的期望值,不也同样提高了幸福指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