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兴的 舞龙灯
永兴“舞龙灯”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一“开灯”,正月十五“倒灯”(结束),其壮观的场面被誉为“江南奇观”。
过罢除夕, 大年初一早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公祠神龛上点燃用来敬奉龙神的“神灯”,就算“起龙’’了。从初一至元宵节,“神灯”不灭,龙灯也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庆贺新春。最热闹的要数正月十五“倒灯”这一环节.
每逢春节、元宵节和其他喜庆日子永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 舞龙灯的民俗起源于古代人们对龙的崇拜。古人将龙视为能呼风唤雨、将福消灾的神物,舞龙灯就是为了祈祷神龙的保佑。
龙灯,以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一般从三节到几十节不等,多为单数,每节用以三至五尺绸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中都燃灯烛,节下装木柄,供舞者握持。舞时,有一人手持“火球”(球形的灯),在龙头前引龙起舞。其动作有“龙摆尾”、“龙翻腾”、“登云破雾”、“龙蟠柱”等等。在双龙、多龙一起舞时,则有“双龙抢珠”、“群龙飞舞”等动作。龙灯的特点是气势雄伟,场面宏大,一般都在喜庆佳节之夜耍舞。舞龙灯时,还施放烟火、爆竹,更显得喜庆热烈。
永兴“舞龙灯”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一“开灯”,正月十五“倒灯”(结束),其壮观的场面被誉为“江南奇观”。
过罢除夕, 大年初一早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公祠神龛上点燃用来敬奉龙神的“神灯”,就算“起龙’’了。从初一至元宵节,“神灯”不灭,龙灯也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庆贺新春。最热闹的要数正月十五“倒灯”这一环节.
正月十五晚饭后,村里长老再度出山,在公祠里呜炮燃烛、点香、烧纸,同时青一色的英俊小伙把持龙灯虔诚祷告,恩请神龙赐福,是谓“焚香”。紧接着,村里的龙灯们开始挨家挨户“扫邪”,龙灯所到之处,鼓乐喧天,每家每户都要燃香、点蜡、鸣炮,喜盈盈地出门迎接,等到火龙来时,抢下龙头上的头香,插在自家的神龛上,再将自己准备好的香烛插到龙头上去,据说这样就能留住幸福吉祥。这时,放眼望去,路上的香烛、田里的河灯排成了排。礼花不时冲天而起,如彩云片片,扮靓了整个夜空,映红了人们欢乐的笑脸。鞭炮声、喧哗声、欢呼声、鼓乐声,声声入耳。观众挤街塞巷,场面十分热闹。最刺激的自然数“倒灯”了,扫邪完毕,男女老少倾村而出,浩浩荡荡“送龙人海”,百路香烛.千路“河灯”,万“炮”齐发,烟“霞”满天,呈现一幅“龙在人中舞,人海浮祥龙”的壮丽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