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乡音情结
常年远离故土,一直讲一口塑料普通话,坚持未学其他方言。因为长沙腔的尾音一直存留着,在外只要是湖南人一张嘴就知是同乡,由此也交到一些老乡朋友。
现在上班接触的是洋人和粤人,洋话听不懂,有翻译代劳,粤语已可意会了还不可言传,院子里的邻居操粤式国语,尚能沟通,在家因老公非湖南人,一直用国语对白。简直就毫无机会使用地道的长沙话。而 长沙话却一直与时惧进的发展着,我与乡音就此拉开距离。
记得一次回长沙与小弟坐中巴,忽听他一声吼踩一脚,吓一跳,谁人敢踩他的脚,值得这样一声吼;后谈及某人的工作,有说是提蓝子,让我一头雾水,提篮子是什么工种?经人解释才原来如此。很佩服家乡人的想象力,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居然能流行起来。以后每次回长,都会发现新的俚语。
这次上到湖知网,读到不少用纯正长沙俚语写就的帖子,感到很亲切,就像我走到了长沙街头与家人面对面交流一样,因是讲在屏幕上的,一遍没懂,可以再听一遍,一来二去,对长沙俚语也能意会了。
时至今日,我既能意会、又可言传的恐怕只有塑料普通话和长沙官腔了,不过我还是爱看这样的俚语帖子,它让我领教到我们长沙人的幽默、诙谐,让我不时会心一笑。
还请各位多介绍一些当下长沙的最时新俚语,让我下次回长时可以朗朗上口的使用它们。
这就是我的乡音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