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英雄是这样发现的 ——新闻背后的故事
记者 黄孝纪 2006年7月15日,一场五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狂袭湘南大地。在这场洪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其中,抗洪英雄曹彦林充满悲情的壮举让无数国人为之落泪。作为最早发现并报道曹彦林英雄事迹的媒体记者,当初采访的过程仍然历历在目。 2006年7月17日,洪水消退后的永兴县城一片狼藉,烈日下,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气息。上午10时许,一位在该县城工作的熟人特意找到我,说他的老家——永兴县城关镇某村倒塌了两个水库,损失惨重,执意要带我去看一看,报道一下。 由于该村位于穿越永兴县城而过的便江下游南岸,而通往该村的沿江公路已被无数处的泥石流阻断。我们两人只得穿着高筒雨鞋,冒着酷暑步行到距离县城4公里的湘永煤矿码头,准备坐渡轮过江。一路上,到处都是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家具遍地的惨状。很多老人和妇女在嚎啕大哭。 12时许,我们到了码头边。尽管洪水退了不少,但河水混黄,水位仍然较高。这时,码头边上正停着一条将开往对岸下游的简易渡轮,船上还坐着几个干部摸样的人,一问,方知是该县城关镇的干部,正在等镇里其他的干部送米来,运往该镇白头狮村黄泥组救灾。听说我是记者,几名镇干部告诉我,7月15日中午12时许,大雨中,该组34岁的村民小组长曹彦林在安全转移全组120多名村民后,猛然想起自己70多岁的母亲和两个双胞胎儿子还在洪水围困的家中等他去救援,因为其时曹彦林的妻子在广东打工。就在他冲进家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泥石流从屋后的山上倾泻而下,将他的房屋夷为平地,曹彦林祖孙三代四口全部遇难。目前,镇里正组织干部群众在淤泥中寻找曹彦林一家的遗体。 听到这里,我深深为这个可敬的村民小组长而感动。职业的敏感告诉我,这将是一条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新闻。我当即对带我去采访水库倒塌事件的那位熟人说:“我今天要去采访曹彦林的事迹,以后再去你的家乡吧。”并立即向报社分管新闻的李造雄副总编作了汇报,李副总编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尽快采访,晚上将稿件写好后立即传回报社,马上编发。”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城关镇负责运米的一队干部终于到了,将米装上船后,渡轮立即起航。下午3时,一行人到达了黄泥组。此时的黄泥组,一片痛哭声。镇、村、组的干部群众正拿着锄头在河边淤泥中寻找曹彦林一家四口的遗体。男女老少的村民们围着我一遍一遍地哭诉着曹彦林的英雄事迹,我也一遍一遍被深深地感动着。当曹彦林和他的大儿子曹虎的遗体被村民从淤泥中翻出来时,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泪水潸然而下。当晚回到永兴县城后,我立即将稿件赶了出来。 7月19日,本报以《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给了乡亲们——追记永兴县城关镇白头狮村黄泥组组长曹彦林》为题,在全国率先报道了抗洪英雄曹彦林的感人事迹,立即引起了重大反响。之后,全国各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曹彦林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当年,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专程来永兴县看望了曹彦林的遗孀,曹彦林被认定为革命烈士,其遗孀也得到了妥善的工作安排。2007年2月2日,由湖南省广电影视集团捐巨资援建的以英雄曹彦林的名字命名“金鹰家园——彦林新村”落成,15户受灾户集体喜迁新居,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公共频道特在此录制了题为《春暖2007》的专题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