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草坪矿透水事故被困职工安全脱脸记
本报记者肖建勇 通讯员邓建平 刘邦富
突发透水
这天9时30分左右,正在23底板大巷准备炮药的开拓队矿工吴爱华,突然感到一阵阵凉风袭来,紧接着听到哗哗的水声。
“不好,透水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返回工作面,将这一情况告知正在打风机的吴继新和胡知文,并和他俩迅速往安全地方撤,可还没跑出多远,水就漫过来了,又急又大,很快淹过他们的膝盖。他们扶着钢丝绳往外走,走了七、八十米到达23底板巷时,水已经涨过他们腰部了。他们顺着水流方向顺利地到达负200井底车场,吴继新马上打电话向调度室汇报了透水情况。他们和此时已撤至负200大巷的10多名矿工一起,于10时10分安全出井。
调度室接到井下水情电话,值班领导、矿总支书记戴建梁当即指示,调度室通知井下所有作业地点人员迅速撤离,其中负200以下水平的从326二轨向负50撤离。同时,纠集所有矿领导、队干组织人员下井抢险救人并向公司汇报险情,请求公司救护队救援。
此时,倾泻而下的老窿水直接向主运输大巷、中央水泵房冲来,瞬间,33采区配电房、负200水泵开关柜进水,负200运输大巷水位迅速上升,半小时内,最深处水达到
紧急救援
当班作业的87名矿工,分别在负370、负350、负315、负270四个水平工作,作业点就有9个,还有流动工作的安全员,瓦斯检查员,负315水平水泵司机和电机车修理工等。由于井下的电话被水浸入后无法接通,一时无法将撤离的信息送到每个作业点,除安全撤出的10多名矿工外,还有70多名职工下落不明,情况万分危急。
“矿领导和队干部逐一到各点面通知,撤出人员。”
9点55分,戴建梁和测量员谷会及2名队干从副井来到负200井底,这时负200运输大巷已被水淹了,已经很难通过。戴建梁安排队干杨文秋、王国泉、副矿长王安华及随后赶来的刘文成、杨秋生、黄奇、唐文等管理人员,分两路探水到采区寻找被困矿工。
杨文秋、刘正湘等人踏入冰冷剌骨的老窿水,往采区方向游去;黄文术、张万炎等人则绕道从负50北底板巷顺着26轨道下山赶往负200水平。
白沙局常务副局长曹贵华、湘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永德等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并迅速成立了“6.24”透水事故抢排救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方案组、后勤组、安全组、供应组、排水组、观测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制定了《抢排救险工作方案》,一边指挥撤离人员,一边组织堵水保井工作。
安全脱险
汹涌的老窿水仍不断地向井下倒灌,水位还在快速上涨。最危险的是负350水平、负370水平的矿工。然而,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没有惊惶,没有自顾逃生,依靠自救和互救,有秩序地组织撤离,确保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群安网员欧绿林得到调度室告知的险情后,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赶到工作面报信,紧急撤出那里的矿工。在3166一石门时遇瓦检员黄玉平,他将险情简单传达后,又赶往掘一队通知人员撤离。
黄玉平获知情况后,想到的不是自己逃生而是尽快通知其他矿工,他走到3167叉道口,这里已经过不去了,又返回从3166通风上山下去赶到回收队,组织回收队的职工安全撤至3166北大巷一石门与欧绿林带出的职工会合。随后,他又回到掘一队、采三队、回收队的工作面查看是否还有没撤出来的矿工。
同样,接到险情的采三队队长李茂虎,连滚带爬地赶到工作面通知本队职工赶快撤离,由于当时心里很紧张,也末看清有多少人就带着他们往外爬,等到了安全地方时才发现还有两个开电溜子的矿工没出来,他把其他矿工安排好后,再次返回到工作面。
各队汇聚到这里的47名职工从326轨道上山经负50出井,在10点30分安全到达地面。
这时,井口站满了人,职工家属在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归来。有些没有见到自己亲人的家属已经哭了起来,人群开始有点燥动。经清点人数,还有25名矿工没有撤出。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这25名职工到底在何处呢?公司总经理许永德命令再次向险区找人。
救援人员再次来到井底大巷,发现值班矿长王安华正在清点人数,通风队的2人到了,采三队的3人到了……可就是少了采一队的6人!刚准备撤出的彭成平闻讯后,二话没说,又一次下到采一队所在的负270水平的3164工作面,工作面无人除了一些工具、衣服外,空无一人。彭成平判断这6个人一定是匆忙之际撤往3164通风上山了,那里已被水堵死,太危险了!他来不及细想,立即往3164通风上山方向走追去。
果然,他们都在负270一石门,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彭成平来了就像遇到了救星。在彭成平引导下,他们通过安全通道安全撤到326二轨水平。这时,王安华再次清点人数,正好25人。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出井,当最后一名职工拿到入井证时,已是12时10分。
聚集在井口的矿工家属们长长地舒了口气,顾不上黑黑的煤灰,相拥着亲人久久不愿松开.
▲脱险矿工在演示当日井下撤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