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并不总是有意义的,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
http://www.blogcn.com/user36/anarchywh/blog/22568867.html
1818年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
叔本华在这本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简单的一个表达,却是厚厚一本书。对于叔本华,我并不了解多少,最初的印象也是教科书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因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叔本华的观点无疑是悲观的、宿命的。
比起叔本华的原话,我更愿意这么认为:生命并不总是有意义的,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也许这样更符合我对生命的看法。人不应该消极的活着,这是前提。出于热情,出于对自己的负责,我们做事无论大小,都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尽可能的使它完美。即使最终的结果和自己的美好预想有出入,但至少我们曾经积极地为之努力过。这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心安理得。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而事先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预计它们的出现。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我们多半会是盲目的。至少最初会是手足无措的,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带给我们紧张甚至有时是恐惧。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因为生活并不总是按照我们自己画的图纸建设它的一砖一瓦。想起中学时代的毕业纪念册总会有“理想”一栏,大概所有的孩子都在这里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想一想,当年那些白纸黑字在若干年后的今天究竟有多少实现了呢?在这十年以来,我不断“纠正”着自己的“理想”,在憧憬和现实之间不断游走。再回头看看多年前的自己设想的职业简直幼稚得可笑。所以,我决定以后把“理想”二字从我的记忆中抹去,永远不再提什么狗屁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童年手中的画笔。太多的意外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没有力气去抗拒它们的到来。所以,我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盲目的,身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
生命是场严肃的游戏,我们既是游戏的操纵者也是游戏中的角色。玩得高兴与否,并不只取决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