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张辉瓒在征剿毛泽东前,曾写《过金井故里有感》诗一首:
溽暑遍征意若何,卅年心事梦中过,
思亲直觉今犹昔,杀贼差能少胜多;
自笑尘劳侵鬓发,尚返归汁理渔蓑,
黄莺寄迹依稀认,立马桥头感逝波。







丹顶鹤,“姐姐”再跟你介绍一点张辉瓒死后的下文:
张辉瓒的头颅和棺木运抵南昌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公奠。专门成立了“张公治丧事宜事务所”,下设文书、庶务、会计、礼仪、警卫、执行等组。蒋介石还专门派了军政大员何应钦亲赴南昌主持公祭,并宣读了蒋的祭文。军政警商等各界人士七万余人参加了公祭。张辉瓒被吹捧成了“反共英雄”、“剿赤勇将”。公祭后国民政府还专门在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张辉瓒,并拨巨款在其墓穴四周修建了麻石牌坊等建筑物。蒋介石的题字“魂兮归来”青石碑立在水泥圆形的墓前。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围绕张辉瓒的被捉、被砍做尽了文章,共产党、工农红军被描写成杀人不眨眼的赤匪、魔鬼,必须全民共讨之,张辉瓒是为民除暴舍身成仁的英雄,党国全体应共效之。
张辉瓒被杀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对红军、对苏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动用了大量的军警在南昌、在上海、在武汉、在全国各地搜捕共产党,还将囚禁在南昌下沙窝监狱的100多名共产党政治犯,用电击昏装进麻袋丢进了赣江。蒋介石又重新部署兵力,调集了18个师又3个旅,以2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由于张辉瓒的被杀,共产党、工农红军被刻意妖魔化了。国民党官兵们的仇恨情绪被大大地增强了,这对工农红军分化瓦解敌军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第二次至第五次“围剿”,红军打了20多场大仗,但都极少能活捉到一个“将军衔”的国民党大官,这也是与张辉瓒的被捉与被杀有关联的。
张辉瓒的被杀,给共产党、给红军上层带来了麻烦,也带来了深刻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认真地记取总结了这个教训,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不虐待俘虏”、“缴枪不杀”、“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等条款逐渐明晰,并被制度化,最后收进了伴随共产党军队日益发展壮大的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