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视角]汉语危机之汉语的危机
在当下的中国,学习汉语似乎成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一不小心进了中文系,便种下了一世的悲哀。相反,英语如今却横行中国,无论是想升学还是要工作,都得学好英语,汉语倒是次要的。英语俨然成了我们的国语,而汉语则几乎处于第二语言的地位,难道成千上万的象形文字还敌不过二十几个拉丁字母吗?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固守夷夏大防、做天朝上国大梦,吃了许多闭关自守的大亏,一步步沉沦为帝国主义宰割的羔羊。翻开这段历史,国人无不扼腕三叹而涕流,痛惜先人的愚昧和保守,反观今日,时人复为先人顿足而叹矣!
自从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敲开,华夏中心主义崩溃了,国人的自信心也随之崩溃,从此习惯于媚外。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早晨随处可见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诵读英语,酷似古时私塾里学八股的童生,在学生的书包里,几乎毫无例外地装着数量不等的英语书,似乎大家都成了外语院的公民。现在,“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的一项评估标准,公共课和专业课都被要求使用英语等外语教学,甚至连中文系也不例外,我们似乎是在英美接受教育。在这种形势下,老师越来越不习惯于用汉语授课,有时为了照顾英语差如我辈者,老师只能对前面所讲的英语做一下中文解释。在我泱泱中华,中文竟成了用于解释英语的语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在当前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四六级的影响最为广泛,历来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因为不过四级,则失去了领取学位证的资格,而且在同学面前也似乎矮了半截,丧失了许多做人的尊严。头可断、血可流,但四级不能不过,因此每当四级大比之期临近,校园里便随处可见寻枪手的广告,成了校园的牛皮癣,举国皆然!但更多的还是自力更生者,学习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皓首穷经,没命地咀嚼那二十几个拉丁字母,疲精神耗日力于无用之功,最终换来的是一纸成绩单,而后在半年之内便把那恶心的拉丁字母忘光,真是“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四级如此,考研更是残酷,君不闻许多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只因为没把那洋人的拉丁字母念好,成为考研的牺牲品。真不知道,那些学古代文学的、学体育的、学中医的,英语学这么好做什么?因为英语,不知埋没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
如今,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英语竟然成了工作语言,美其名曰“国际惯例”。中国成功入世、申奥,本来是好事,却成了给英语推波助澜的导火索,不单学生,全民都学起英语来。在日常生活中,将汉语与英语杂糅已经成为国人的习惯,大家都成了“假洋鬼子”。试问连中国人都不讲中国话,还能希望谁来讲中国话?连中国人都不尊重汉语,还有谁会尊重汉语?
有意思的是,正当英语在中国享受国语待遇时,国外却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近百所孔子学院在海外纷纷建立。在汉语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国内却在弹压汉语,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有这么一天。国人的汉语比英语还差劲,而洋人的汉语却比国人的还要好,这将会是怎样的灾难呢?
我有一个固执的偏见:汉语是神圣的语言,是民族尊严的象征。对于中国人,唐诗宋词怎么念怎么顺口爽快,古文怎么读怎么酣畅淋漓,汉字怎么写怎么顺手流畅,因为只有汉字才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字,只有汉语才是属于中国人的语言。所有以写一串拉丁字母为荣的中国人都应该拿出“八荣八耻”来对照检查,重新背诵一下都德的《最后一课》,只须把文中的法语换成汉语即可。因为士不知耻,乃国之大耻也!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以洋代中无异于舍本求末,其害无穷矣!天下苦英语久已!
唐人白居易有诗曰:“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我长歌当哭,愿得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