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种讲法:一个好的女人就是一所学校。












美丽邪说——“外部效益”的经济学和法学审视
当今,以“美”为“恶”、为“不洁”、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进入到了维美时尚的年代。这就像开玩笑,社会形态从一个极端又向另一个极端撞去。
美国的经济学家在1994年12月号的《美国经济评论》上载文说,如果将女性分为漂亮、平庸或丑陋三档,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以平庸者的收入为标准,通常情况下,美女的收入高出5到10个百分点,丑女的低下5到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在外貌和薪酬上是没有性别歧视的——俊男与丑男之间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特别是“外貌”行业,即要凭外貌吸引顾客的行业更是如此。
英国一所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长相俊美的被告较容易获得陪审团的同情,不易被定罪或者重判。被告的有罪无罪轻判重判与这些陪审团成员并无“利益关系”,相貌所起的作用完全是“爱美”的心理所至。仿佛是要印证英国大学的这项研究,今年3月27日的《法制日报》报道,一名19岁的女模特被判10年徒刑,宣布判决后,主审法官进行口头教育说道:“你长得这么漂亮,本不应该走上这条路。”其实,不论是长的漂亮或者长得丑陋都不应该“走上这条路”啊,“不应该”还是“应该”与相貌有何干系呢。主审法官无意之中透漏了“以貌取人”的潜意识,这是一种社会心理。
说这些没有什么意思,无非是逗个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