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牛过头害人
印度的节日-吹牛
话说元朝定都北京后,朝廷急需人才,给王公大臣们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不惜重金网罗汉人当中的文化精英。这道圣旨一下,忙坏了王公大臣们。其中有一位王爷最崇拜汉人的文化,他命令手下人奔赴各路,用重金收罗人才。
此时京郊某地有一位前朝落第秀才姓章,名侠边,字梅普。此人读书喜寻章摘句,其字如鬼画符,处事不择手段,不达目的绝不罢手,而且他还有独到的功夫,那就是:无论和什么人说话都让对方觉得顺耳、舒畅,好像暑热时喝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
据说,他有这样的业绩:他的邻里有一位孝子,母亲突然去世,孝子痛不欲生,哭天抢地地叫着:“谁若能使我的母亲跟我说最后一句话,我就赠他百两纹银。”章侠边闻讯而至,对孝子说道:“凭我的才学,不屑于做此等事,念你侍母至孝,不得已而为之,百善孝为先嘛!”孝子听罢,哭拜在地。章侠边接着说道:“在灵棚内除去闲杂人等,我只要静坐三天,你就能听到太夫人和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孝子听了之后,大喜过望地问道:“您都需要什么?我尽快给您置办。”他答道:“这个灵堂可以用,只需我带来的小书童帮我料理此事,不过,我这小书童不会说话,是个哑巴,还请你多多担待。说到“请你多多担待”这句话时,他有意加重了语气。孝子听后,赶紧派人布置灵堂。
其实,章侠边的小书童不是个哑巴,他有模仿各种声音的本领,尤其善学各种人说话的声音,几乎乱真。小书童早已熟悉故去的老人声音,章侠边之所以要三天的时间,纯属做戏。于是乎,在第三天的傍晚,章侠边口中念念有词,把平常老人如何勤俭持家、如何教子有方的事迹娓娓道来,感动得孝子全家哭声震天。街坊邻里、亲朋好友正在劝说孝子止悲保重,忽听灵棚内高喊道:“儿啊,我去了,你要好自为之啊!”,这声音是太夫人的声音,孝子听来,倍感亲切。灵棚内,除了做法事的,就是一个小哑巴和太夫人的尸体。孝子全家止住哭声,众口一词地赞扬章侠边的道行太神奇了,朝他作揖叩拜,千恩万谢。通过这件事,章侠边声名远播,都说他能把死人说活了。
章侠边凭着如此的业绩,被选入王府,待如上宾。一日,迂腐的王爷谦和地问:“听说先生满腹经纶,不知您有何治国之策教我?”章侠边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宋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朝内善吹牛者多矣,我朝若想百世不衰,成万世基业,须把善吹牛者一网打尽。”王爷听后很以为然,继续问道:“如何实施呢?”章侠边附在王爷耳旁小声地嘀咕了几句,王爷一边听一边点头。
没过几天,在王爷府的旁边摆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擂台,这个擂台,不比武,只比文,题目是“吹牛得大奖,封官晋爵黄金百两”,擂台连续摆了三天,居然无人问津,章侠边有点坐不住了,网,是撒好了,逮不着鱼,怎么向王爷交代呀?正在他抓耳挠腮之时,一位年轻的书生跳到擂台上,向围观者道:“我推举一位!”围观人一下子静了下来,连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得清,此时章侠边喜上眉梢,暗自庆幸道:“天无绝人之路!我立功的时刻到了。”只见这位书生侃侃而道:“王爷,我推举的这个人就是替您出谋划策,主张摆擂台的那一位。”众人哄然而笑,王爷尴尬地拂袖而去。此刻的章侠边瞠目结舌。
呜呼:吹牛寻常事,过头则害人。
奉劝善吹者,事事当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