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分享]走近国人

您是本帖的第 51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分享]走近国人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1571
积分:13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分享]走近国人

【精短·散文】走近国人(社团推荐)  
  
  看到这个题目,诸君一定大惑不解,难道你不是炎黄胄裔么?难道你的血液中不是活跃着中华的基因么?难道你每日是徘徊在我们这个有着13亿巨大数字的人群之外么?非也!晚生生于斯,长于斯,脉管中奔涌着秦人的血液,肠胃里蓄积着秦人的五谷,话语中颤动着秦人的腔调,乃地道的炎黄子孙,对于我们这个伟大而又多难的民族有着深沉的爱。惟其如此,每每与朋友说起国民的惰性来,就油然而生出不尽的忧患和困惑。
                 
  是的,我们的国家是有着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礼义之邦”,我们的人民是有着“勤劳、善良、勇敢”传统美德的历史创造者,我们的民族是有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文化品格的优秀民族。我们曾经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讴歌。然而,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获得世界尊重的民族,不仅在于矢志不渝地坚守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更在于义无反顾地抖落我们前进历程中的风尘,以时代的风采投身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滚滚潮流。用了这样的目光看看周围的人事世情,会发现国人的许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人扼腕,让人伤感,让人叹息,让人不解。
                 
  国人喜欢跟风,狂热大于理性。君不见近一年来,国学热弥漫神州大地。一时间,媒体上“学者”明星争光耀辉,“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各类尊孔节日此起彼伏。有人甚至以为,凭借儒家思想就可以治国安邦,就可以应对“全球化”的文化激荡,在这一片喧嚣中,有多少人思考过孔子的出身和他所隶属的阶级呢?又有多少人分析过孔子所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落差和本质的区别呢?孔子包括他代表的儒家学说,并不是单个的抽象物,他同样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它那个时代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评判。我们怎么能够用被封建统治阶级捧得很高的儒家学说去支撑我们的现代文明呢?我们所要继承的儒学文化遗产,是经过清理和扬弃的精华而不是“囫囵吞枣”式的兼收并蓄;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梳理而不是偶像式的顶礼膜拜;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而不是文化的混沌,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文化品位的“国学”氛围而不是把“国学”作了幌子去大把大把赚钞票的“伪国学”。有人一方面大讲《论语》,一方面不断哄抬各种“国学班”的学费。孔子当年办学也不过收了学生十条牛肉干,而我们的国学班每位学生平均一天收到1000元,这是在弘扬国学么?问题在于,在这喧嚣而又喧嚣,骚动而又骚动的烟尘雾罩中,许多人并不自省,仍然趋之若鹜地跟风逐浪,摇唇鼓舌。如此下去,国学还姓“国”么?“国学”园地还是一方净土么?有人竟然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统计看世界上成立了多少个孔子学院,有多少尊儒的信徒,国人的理论思维如此的不成熟,国人的文化意识如此的幼稚,又如何去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呢?一百多年前,我们拿了以理学为核心的“中学”去与“西学”抗衡,结果是一败投地。历史的涛声犹在昨日,民族的呻吟犹未远去,我们还要重复历史的悲剧么?
                 
  国人喜欢单向思维,偏执大于辩证。人们不会忘记,当我们把“阶级斗争”喊得震天响的年月,似乎我们这个社会遍地都是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它的偏激和片面自不待说。时光推移到了21世纪,如今,当和谐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时,有人又机械地把“和谐”与“斗争”对立起来。须知和谐是在差异和矛盾基础上的和谐,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讲“和而不同”呢?不同,就意味着对立,意味着差别。承认差别就是承认矛盾,就是把和谐置于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之上。试想,没有人与自然的斗争,会有今天人类的文明么?没有历史上阶级之间的冲突,会有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么?没有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锋和冲突,会有思维的不断升华么?事实上,我们的祖先从来也没有把和谐与“斗争”对立起来,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一方面强调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又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在春季“斧斤不入山林”,在鸟儿发情期间,不能上山狩猎。任何事情,一偏执就僵化了,就没有了生机;看事是这样,看人也是这样。说一个人好,就是天花乱坠,就是天下第一,甚至头上的“疮痂”也“艳若桃花”,动不得,一动就暴跳如雷,就火冒三丈;说一个人不好,就是一无是处,就是千夫所指。笔者曾经与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谈起历史上某一个人物,其实,我丝毫没有否定这个人物的意思,我只是联系到当时中国国内的大气候,指出了这个人物显明的历史局限性,说破了,就是多了一些历史的辨证思维,也许是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竟惹得朋友勃然而起,拍案击节地要和我辩个是非曲直。我于是长长的叹息。人到了对自己所喜欢的历史人物护短的程度,还指望能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么。
                 
  国人喜欢趋同,盲从大于清醒。每日打开网络,会发现我们的网民中有不少人喜欢跟着感觉走,别人说某某人好生了得,也就跟着说这人应该被称为大师;别人说某某人臭不可闻,也就跟着骂某某人是不嗤于人类的“狗屎”;每天打开电视,会发现所谓“学者”明星站在讲坛上津津乐道,不亦乐乎,而听众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听听热闹的。有多少人思考过所讲的观点对不对,事实是不是准确,有没有误人子弟的纰漏?于是难免上当吃亏,甚至把常识性的错误奉为至宝。而某些媒体就紧紧抓住这一心理,寻求热炒。某著名媒体到地方演出,别出心裁地在演出前导演观众“鼓掌”,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结果,各级媒体争相效法,愚弄观众,靡靡成风。还有,某教授在讲授《史记》时,用现代汉语解释“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说成粮食都锈了。其实,腐败这两个字是很明确的,一看就懂,用不着解释。问题是除了少数人提出疑问外,不少人听风过耳。也许就根本没有怀疑一个教授会错了。还在上一世纪,一位伟人曾经号召干部读马列原著,原因是有些人利用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不读书而以售其奸。那么,问一问我们今天还有没有这种现象呢?笔者曾经不断地听到一些朋友热心地向我介绍说某某作品多么多么好?某某作品受到了怎样的好评,作者都上了媒体。出于求知的渴望,急忙找了来看,虽然不敢说大失所望,起码没有介绍的那样好,后来,问到推介者你看过这书了没有。答曰没有,别人说好嘛!我于是便无言。盲从到如此境地,还有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可言么?

      作者:咸阳杨焕亭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8 11:17:56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1571
积分:13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续:走近国人
笔者这样说,并非所有的国人都是如此。但是,不可否认,这些人在国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我也不是说,有了些惰性,就否认我们国民素质的提高;我更不是说,这些是什么深入腠理膏肓之症。我只是想说,跟风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人格的光彩;偏执使我们丧失了许多文化品格,盲从让我们忘记了生命主体个性。抖落风尘,我们才能清醒而又坚定地拥抱给予了我们生命的母土,才能在5000年文化史卷上续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8/8 11:20:42

 2   2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406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