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淮羽兄的意见!
打句知青内伙子港,目前对“知青运动”一直没有定论,也一直没有人敢出面对知青所耽误的青春作一个完整的交待,今后的历史对知青会怎么说更无从知晓,这个时候立一座知青纪念雕塑还真不好把握。但李姐昨天告诉我,这次又是一个绝好时机,有人给地,有人投资,不管怎么讲,抓住时机先立起来再说,至少我们知青今后有一个休闲的场所,一个寄托的港湾。
既然如此,我倒是愿意讲两句,实乃一目之见,权当是抛砖引玉也不拐场。
我感觉此雕塑以高度概括的抽象造型为好,作为“知青”这么大、这么厚重、这么悲沧的一个命题,任何道具,任何动作都难以涵盖其真实内容,任何道具,任何动作、任何具象的东西都会落入俗套。
人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相信绝大多数知青都曾有过那种切身的感受,都曾有过那种焦灼、迷茫、企盼的眼神,如果逼真地刻划好这个眼神,就抓住了“知青”这个命题的精髓,就抓住了“知青”的魂。我想今后不管对知青给出什么定论,据此都能有一个完整的诠释。
我的初步构想是:主体雕塑为一块斜倚的粗砺的花岗石上凸现出一张男知青侧转过来的大半边脸,饱经风霜的脸庞上一双怅然而焦虑大眼凝望着长天,嘴唇紧闭,坚毅而执着。花岗石漫过颈部,直插底座。雕塑高度简炼,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使人过目难忘,本人认为此比任何具象的一组人物造型都可能要深刻得多,新颖得多,脱俗得多。
雕塑的标题为“知青魂”。当然底座或周围可来一些反映知青艰苦生活和自强不息的系列浮雕,但不宜过花过滥,整体格调还是宜庄重一些为好。
对影三人白天潜水,晚上上网,夜里思维,我看此创意不错.......
我也已对淮羽兄意见与文斗兄的想法表示了赞同。
这并不矛盾,只是我觉得他们三人都言之有理,我也是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