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业余生活点滴
瓦加杜古素有非洲影都之称,世界各国的影片,几乎都会在这儿上映。原有纪律规定,援外人员不准进电影院看电影。专家组也专门配备了一百多部影片,但都是些诸如样板戏、后来解禁的影片等,供援外人员看。《刘三姐》这部影片,在两年中记不清楚放过了多少场,都看腻了。专家组使用的录放机又是特制的,录相带由外交部信使队负责录制国内的电视节目,数量有限,由信使将其送到世界各地,供援外机构轮流播放,看到时都变成旧片了,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大家就看了大半年才看完。
后来,不准进电影院的规定,没有以前那样严格了。有人偷着跑去看电影。有关领导也睁只眼闭只眼,只强调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但上映的影片是否值得看?我们派莫沙去打探,他上班在电影院门前过,就顺便去看电影演出预告,如果当晚首场放映的是获过奥斯卡奖、美国大片、法国喜剧等影片,他就悄悄的告诉大家:“虽棒” (法语:还行之意),牛众也就明白今晚电影不错。
电影院距专家组的驻地不远,下了班后,都心照不宣,一伙一伙地溜了出去,直奔电影院,不敢排队买票,而是去买票贩子手中的票,虽然贵点,但省得排队时被人发现。
有一次,上演获奥斯卡奖的美国大片(忘了片名),全组的人从几个方向,不同的大门进入了电影院,影片快演完时又遛了出来,从不同的路口走回来。正巧,经参处领导,来专家组看望大家,结果未见到人,正准备离开时,各路人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院子,一个也不少。牛众穿件白衬衣,笑着过去跟经参处领导打招呼。他问牛众去哪儿了,牛众大言不惭地说:散步去了,领导笑了,从牛众上衣口袋中掏出电影票扔到地上……牛众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不知怎么把三张红色的电影票放在白衬衣口袋里了,这掩耳盗铃的勾当,瞒得过谁?
有一次,牛众的老婆寄来一张她与女儿在天心阁照的全身象片,看到女儿长高了许多,心想究竟是多高呢?晚上都快十点钟了,牛众赶忙去敲开刘工的房门,借来比例尺和圆规,拿出照片细心地测量两人在照片上的高度,根据老婆的身高列出方程式,计算女儿现在的实际高度。算出后牛众觉得偏差较大,仔细再看,发现老婆的裤子长,正好遮住了高跟鞋,原来是测量时,没有准确地减去高跟鞋的高度。这高跟鞋有多高呢?好在第二天是牛众休息,打定主意,明天去市场上看看,估计出高跟鞋的鞋跟高度究竟是多少,以便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女儿的身高。
第二天,牛众有了明确的任务,了解女人高跟鞋的高度,找出最适宜的平均值。可走到街上,见大多数黑人妇女穿拖鞋。牛众立刻意识到,穿高跟鞋的女人,应当是
牛众其实从这意大利人开的皮鞋店门口路过许多次,今天才首次走了进来。老板见有客人,笑容满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牛众。看牛众穿双塑料凉鞋,连袜子都没穿,皱了皱眉头,又很快恢复了满面笑容,但没有刚才那样甜蜜了。他忙着介绍产品,当发现牛众对男式皮鞋不屑一顾时,才明白牛众是来给夫人或情人买鞋的,赶忙拿出好几双女式皮鞋,牛众看了几双,估计了鞋跟的高度,为了免于尴尬的出店门,就夸老板的鞋不错,以征求太太意见为由,走了出来。
在国外,没有报纸和书籍供援外人员阅读,当地电视节目又是法语,大多数人听不懂,有许多时光就这样打发了,牛众后悔,当时为了减轻行旅的重量,先把书拿掉,要是带本《新华字典》也能多学不少的知识,浪费的时光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