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
今天看报纸得知,烈士公园年嘉湖的清淤整治工作中,放水捕鱼第三网一无所获,原因是
不知为何,报道还未看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词就蹦出了我的脑海,以前在渔场时有关织网、补网的片段也零星的出现在记忆中。
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们普遍的理解是比喻做事散漫,不专心,是贬意词,我在去渔场前也是如此认识的。但在渔场干了两年后,我才有了更深刻的,不一样的认识。
首先来说说“网”。正如军人离不开枪,工人离不开车床,教师离不开课堂一样,渔民离不开网。网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捞小鱼苗的春翩网,网洞直径还不到一个厘米;有专打草、鲤鱼的丝网,用细细的尼龙丝织就;有捕浅水鱼的撒网,形状象一把大伞;有在内河作业的排网,由船拖着成横排前进;还有在大湖面拣大场的大架网,用粗粗的尼龙绳织成,动辄几百、上千米长。还有……还有……
渔网的成本如果单是计算原材料,那就错了,它最大的成本在“织”上。
记得那年我们渔场为了织一张春翩网,集中全场妇女,用了记件算工分,过秤领原料等当时备受批判的“资本主义”记工法,历时三个月,才在用它之前赶了出来。第一次用它捞小鱼苗时,渔场全体人员都到了,看着雪白的网撒开,就象把春天的信息撒了出去,心里涌出莫名的激动,那是我们用心血编织而成的春翩网啊!春翩网,是我记忆里最动听的渔网名了!
冬季开湖时,丝网是最主要的工具,渔场的妇女业余时间基本都花在了织丝网上,那些织网高手动作起来,只见梭子飞舞,白线缭绕,具体怎么动的你就看不清了。当然,在那里历练了三年,我们几个女知青也各有一手织网的绝活,每年光织网就有几百工分的进帐呢!还有,织网时最喜欢哼唱的歌,就是那首流行于七十年代初的著名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
有了网,渔民才有了施展功夫的工具,才有了收获的保障。而每张网,都凝聚着织网人的心血,也凝聚着渔民对丰收的希望。渔民对网的爱,犹如母亲爱孩子,是那么深沉、厚重!
然而,在捕捞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就是渔网,湖底暗礁、杂草会挂坏网,性情暴燥的鱼会挣断网,在收获了丰收之后,渔网总是伤痕累累,因此修补渔网,也就是“晒网”吧,就成了打鱼过后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见得最多,也参与过最多的是补丝网。丝网用得多,又容易坏,每次船一靠岸,打鱼的人就会提着一大团一团乱麻样的丝网,找个树桠挂起来,先拣去那些烂草、树枝,把网理顺,待水滴干,才能开始补破了的地方。
补网是个很细致的活,技术性也很强,我刚开始学习补网时,还真不知从哪儿下手,弄不好就把网补得皱成一团,要不就补出比网眼大很多的洞来,但是多补了几回后,熟能生巧,也可以把网补得象摸象样的了。补网时也是大家交流,嘻笑的快乐时光,试想,冬日温暖的阳光下,男女老少在湖边一字排开,梭子上下飞舞,笑声、闹声不断,该是多么温馨和惬意的画面!
要打鱼,就要晒网,这是一件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就象是绿叶与红花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贬意在人们的意识中已难以改变,但在现实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始终不变地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