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推荐][转帖]白发渔樵:俄罗斯情结

您是本帖的第 44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推荐][转帖]白发渔樵:俄罗斯情结
洞庭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574
积分:516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洞庭客

发贴心情
[推荐][转帖]白发渔樵:俄罗斯情结

俄罗斯情结

*

    常和友人聚会,大概因我有意无意间不太合时宜的一些流露,友人们笑我是个前苏联迷,说我知道的外国就是前苏联,会唱的歌曲都是前苏联歌曲。我不否认,并很愉快地接受这一调侃。须略加解释的是,如果我有一种这样的情结,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俄罗斯情结。


    其实何止我一人独有这种情结,上世纪中叶出生的一代人,或多或少都具有这种情结,因为他们都受到太多俄罗斯文化的熏陶。以我们这些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除了民族文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主要就是俄罗斯文化。我们还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金鱼和渔夫的故事》,上中学后,会为一篇《海燕》而激情澎湃。慢慢地,我们会看莱蒙托夫,会看法捷耶夫,然后又偷偷学着唱《红莓花儿开》和《山楂树》。而我们熟悉马克·吐温和德莱赛,会唱《苏珊娜》和《老人河》,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俄罗斯文化的浸润有她特定的历史原因,凡过来人想都知道。即使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种浸润也没有因两国关系的破裂而干涸,即使到文革荒唐年代,知青们仍然把残破的《复活》和《狄康卡近乡夜话》带到知青茅屋的煤油灯下,或孤独一人坐在田埂上唱那首忧郁的《田野静悄悄》。那个年代距今天虽然似乎很遥远了,但她已经融进了你的血液之中,或者说你的骨骼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她铸造,你如何能释怀?

    于是我们一班同龄人仍然常相邀在一起,或到小巷深处一幢民宅里伴着一台古旧的钢琴,或到郊外寻一块青青草地,去哼吟那温馨的回忆。歌本大家都带着,但无须翻它。无论哪首歌,只要有人带头唱出几个音符,大家就立刻轻声应和。曲谱也许不那么准确,但不要紧;也许整段的歌词都不记得了,也无所谓。不是说有残缺的美吗?唱完歌,我们或许还会谈论一下俄罗斯的文学和电影,当然,也许还涉及一下乌克兰,比如说舍甫琴科。他会问,还记得〈船长与大尉〉吗?你会说,那本〈罗亭〉你至今还未还我;她会提醒你,你在农村曾把那〈木木〉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女同学听,听得她们潸然泪下,她会窃笑,揭发你曾是当年〈叶尔绍夫兄弟〉里的阿尔连采夫。然后又有人提起了邦达尔丘克,那是因为〈奥塞罗〉和〈一个人的遭遇〉,你会补上一句还有斯特里仁诺夫和贝丝特里斯卡娅,因为你忘不了〈牛虻〉和〈上尉的女儿〉,忘不了〈静静的顿河〉。夜已深沉或斜阳西下,大家都安静下来,任思绪轻盈飞翔,飞过俄罗斯茫茫大草原,飞过白桦林,飞到伏尔加河畔。


    年逾六十之人,因一段共同的人生经历,把一段异域的文化珍藏于心,挥之不去,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或许还是一种带些许伤感的怀旧。还请谅解。确实,那个年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像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在传承自己的文化一样,俄罗斯文化今天一定仍在闪烁着她的光芒,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上世纪后来的几十年里,这种光芒要透过太厚重的云雾才能射到我们身边,以至于有些若明若暗。今天再唱俄罗斯歌曲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有了太多的快男和超女,但我们还会唱下去。我们会努力进入今天这个时代,但我们不会忘却过去的那个年代。

                    作者: 白发渔樵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8 10:10:13
柳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577
积分:444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1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柳叶

发贴心情

   苏联民歌曾伴随我们度过在

安乡的许多夜晚。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8 15:14:19
马沙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158
积分:750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22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马沙

发贴心情

    我们这一代人特怀旧,我们的父辈则更怀旧.我们的下一代呢?????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8 16:25:38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84
积分:120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具体讲应该叫苏联情结。50年代这种对于苏联的向往是中国青年的信仰所在,也是中国青年具备各种优秀品质的道德源泉。那时候“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曾经鼓舞一代人啊!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8 21:38:25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年逾六十之人,因一段共同的人生经历,把一段异域的文化珍藏于心,挥之不去,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或许还是一种带些许伤感的怀旧。

回忆这些的确伤感的成份俱多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8 21:48:45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7813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