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的一个黎明
.
1963年秋未初冬,高泽源林场的一个长沙知青,领命去广西聘请民工,回归途中,迷失在深山老林之中.死前,他将林场交给他的几百元钱出差旅费,埋藏在泥土里,并且,作了标记……近日,与知青朋友谈起此事,深受感触,遂作此诗,以悼念所有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死去的知青战友们!
他又一次苏醒了,
模糊的意识
使他怎么也想不起
他,为什么
会躺在这片荒无人烟的
深山老林?
伙伴们都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听不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他住的那间小屋,
为什么也是那么的遥远,
并且,飘摇不定?
此刻呀,他多么想
静静地躺在
他的那张小小的木板床上,
然后,做一个甜美的梦.
梦中,妈妈端着一碗
鲜美的肉汤
鲜美的肉汤呵,
热气腾腾,飘着油星……
他想起了他的母亲,
想起了母亲那双
慈爱的忧郁的眼睛,
想起母亲的一封封来信,
那信中的每一句话里,
除了期盼,就是叮咛……
此刻,他想大声地喊一声:
妈妈---
但他已经喊声不出声儿了,
眼角边,湿润润的
尽是泪珠儿,
在流淌,在滚动……
弥留之际,
他的耳畔竟然响起了
一支歌,一支
儿时喜欢唱的歌.
那支歌后来开始飘散,
而且越飘越远,
直至他再也听不见.
是的,他再也听不见
那一支歌了,
听不见一切的声响.
听不见山林的喧哗,
听不见小溪的流淌.
听不见战友们,
在远远的林中的呼唤:
----亲爱的伙伴,你在哪里,
为什么还不回到
我们的身旁……
……几天之后,人们
才发现了他的遗体,
他的遗体早已冻僵.
在他身旁有一个标记,
土坑里,埋藏着几百元钱
在他的心脏即将停止跳动的
那一短暂的时刻
他还惦记着:这是林场的财产
他要如数交还.
伙伴们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痛觉少了一个多么好的伙伴.
远远的群山
也垂下了它们那骄傲的头颅,
像是在为一个优异的青年
肃立、致哀、忧伤……
那是一个冬季的黎明.
山雪下得很大很大,
白雪覆盖着整个的山林,
像是铺开着一张洁白的稿纸,
稿纸上,写着
一首滴血的诗篇……
写于2006.06.15
---多好的同伴!大山记住了他,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