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信步踱入茶座,看到一些关于知青雕塑的帖,感觉还是众说纷纭,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入点。既然是博采众见,在下已经开了自己的头,就不打算忌讳,把想法如实道来,仅供大家参考。
试想想,任何一组雕塑能完全真实地展现出知青这个复杂群体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吗?过多的动作和道具并不能给人加深印象,徒增视觉疲劳。还有,雕塑立起来到底是要给后人传达什么信息呢?
在下不是宿命论者,窃以为所谓宿命只不过是过来人的自我解嘲而已(迷信者除外),只能说整个知青群体都是那个时代的受难者。我们不能单纯只给人们留下受难者的印象,怎样向世人展现知青悲苦、企盼、思索、抗争、奋发才是关键所在。再者,雕塑立起来后是否经得起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视也是一个问题。总的来说,不容易!
所以还是要靠群策群力,首先要找一个切入点。“神似”就是这个切入点。只有高度凝聚、高度概括,力求一个“神似”,把知青那种复杂的心境用最简明的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以瞬间的震撼力。让所有人能读懂确是勉为其难,这个震撼力只有知青自己读得懂,而它的影响力却实实在在留下了。
而且高度概括的东西属于意象作品,能给出灵活的诠释,既经得起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查,也经得起若干年后时间的检验。
鸣 谢
自《湖南知青网》发起“诚征知青雕塑设计”一帖以来,引起不少知青网友的关注,朋友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知青雕塑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经过认真思考的意见和建议。更有不少网友对雕塑的设计造型,提供了自己的思路、想法甚至帖出非常直观的设计图稿。这一切,都有助于雕塑的设计与创作。
大家的看法与意见不尽相同,为此也展开了有益的讨论,有时候甚至为一个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充分体现出网友们对历史、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讨论,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意见,而不同意见的交锋,有益于开阔视野和提高双方的认识。我们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接受或者容纳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也是一种和谐的表现,更是一种民主的表现。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件,不同的看法是存在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成熟的标志。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成熟的网站亦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网站。这次讨论不仅对知青雕塑的建设是有益的,对湖南知青网的建设同样也是有益的。
感谢参与讨论各位朋友的支持,也感谢虽然没有直接发贴,却以各种方式 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这件事关注的所有朋友。湖南知青网组织的这次讨论今天告一段落,我们将汇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和图样,交给设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参考。
不管这具雕塑是不是能够立了起来,也不管立起来的雕塑是否符合大家的期待,围绕雕塑设计的讨论所形成的这良好氛围却是留给湖南知青网的一笔宝贵财富。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大家的参与!
转贴笨笨牛致谢帖,也代表茶座所有斑竹以表同感——
鸣 谢
自《湖南知青网》发起“诚征知青雕塑设计”一帖以来,引起不少知青网友的关注,朋友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知青雕塑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经过认真思考的意见和建议。更有不少网友对雕塑的设计造型,提供了自己的思路、想法甚至帖出非常直观的设计图稿。这一切,都有助于雕塑的设计与创作。
大家的看法与意见不尽相同,为此也展开了有益的讨论,有时候甚至为一个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充分体现出网友们对历史、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讨论,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意见,而不同意见的交锋,有益于开阔视野和提高双方的认识。我们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接受或者容纳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也是一种和谐的表现,更是一种民主的表现。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件,不同的看法是存在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成熟的标志。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成熟的网站亦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网站。这次讨论不仅对知青雕塑的建设是有益的,对湖南知青网的建设同样也是有益的。
感谢参与讨论各位朋友的支持,也感谢虽然没有直接发贴,却以各种方式 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这件事关注的所有朋友。湖南知青网组织的这次讨论今天告一段落,我们将汇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和图样,交给设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参考。
不管这具雕塑是不是能够立了起来,也不管立起来的雕塑是否符合大家的期待,围绕雕塑设计的讨论所形成的这良好氛围却是留给湖南知青网的一笔宝贵财富。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