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来猜一猜:年嘉湖底藏着哪些“宝贝”?
红网7月2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荣建华 龙源 实习生 李栋)年嘉湖底究竟埋藏了多少故事?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在年嘉湖水被排干时将被获知。在揭开神秘面纱后,年嘉湖将给我们展现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淤泥中掩埋了哪些宝贝?或许,这些事儿需要您来策下。
年嘉湖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年嘉湖是一方60余公顷的碧波。在喧闹的都市中坐拥省内最大的人工湖,长沙人的福气不浅。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年嘉湖的“前世”是何面貌。
年嘉湖原名阎家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以前。老长沙人知道,长沙有一对“年年嘉庆”的湖,一在河西,一在河东,遥遥相望。姐姐咸嘉,妹妹“年嘉”。
在叫“阎家湖”时,它还只是一个8公顷大的小湖,因是一户阎姓人家的家产而得名。1953年五一节,烈士公园正式开园,年嘉湖也被纳入园中一景,湖面也扩至19.98公顷。
1957年1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再次指示扩建年嘉湖,动员全市各机关单位、学校、厂矿派人参加义务劳动。到当年6月底,就将原本19.98公顷的湖面,扩大到了46.62公顷。今天烈士公园内的小山丘和纪念碑垫高的地基部分,都是当年年嘉湖的人工挖土堆积而成。
1973年,阎家湖更名为“红雨湖”,取自毛泽东的诗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80年,红雨湖改名为年嘉湖,取“年年嘉庆”之意。
1982年之后,年嘉湖上迎丰桥等景观建成,年嘉湖作为烈士公园标志景观的地位得到加强。
如今,年嘉湖27年来首次清淤。淤泥中是否能寻觅到尘封的历史呢?
会有什么“宝贝”重见天日?
让我们将目光挪移开,看看另一些有故事的湖在清淤中的发现。
2005年,江苏涡河清淤意外发现唐代墓葬。
2006年,“书圣”王羲之故居内的洗砚池清淤,清淤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淤泥里发现了古时的缸和石柱。
从1952年开始,西湖多次疏浚。每次文物部门都严阵以待,因为淤泥层里总能发现不少文物。
与文物相伴的,历次清淤中还可能有大量生活杂物:掉落的首饰、大堆的易拉罐、玻璃酒瓶、破自行车、旅游鞋……极少露面的湖底像一面镜子再一次照出了人们的一些陋习。
除了猜测的50吨鱼、40万立方淤泥,年嘉湖还将会有什么“宝贝”抑或“垃圾”重见天日?是否也有文物出土?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还是再一次照出人们的一些陋习?
你是否有什么贵重的东西曾经跌落湖中?有什么情感故事与湖相伴?
读者朋友可打电话给本报热线,说说你的猜想和感想。<--PIPAD BEGIN--><--PIPAD END-->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荣建华 龙源 李栋]
[编辑:刘松杨]<--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