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转帖]“八一节”前夕;忆彭德怀!

您是本帖的第 53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八一节”前夕;忆彭德怀!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转帖]“八一节”前夕;忆彭德怀!

文/沈国凡

     从肉体到精神都备受摧残的彭德怀躺在牢房的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据北京卫戍区监护日志记载:

     1971年8月8日

     (彭德怀)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睡了没有两分钟,睁大眼睛思考着,一会儿眼泪又涌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又哭起来。

     1971年8月18日

     上午听说提审(彭德怀)就流泪。

     1972年11月22日

     (彭德怀)躺床上哭了一小时。

     当林彪坠毁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之后,专案组于1972年1月8日向他宣布林彪反党事件,让其揭发交代林彪的问题时,彭德怀并没有因为林彪曾经对自己进行过迫害,就随便地进行“揭发”,而是冷静地说:“不要着急。四五十年前的事,一下子想不起来,慢慢地回忆回忆。”

     当专案组说他不老实,在包庇林彪时,他坦率地说:“脑子受了刺激,思想总感到不痛快。”

     1972年6月9日,专案组再次逼彭德怀写林彪与高岗在东北时的材料,彭德怀说:“我当年没有在东北与他们共事,我不清楚。”

     1972年6月11日,彭德怀实在被逼得没有办法,就说:“给我钢笔,我想起一点就写一点。高岗、林彪都是反革命。还有彭德怀。”

     1972年8月23日专案组正式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发[1971]57号有关“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文件。听后彭德怀说:“打电话给周总理,……我有意见……叫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这件审查。请打电话给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叫他们来亲自审我,我不活了。”

     当然,自从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这许多年,彭德怀大都被囚禁,因此对于当时国内外复杂的斗争了解得也不够全面,对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也不一定全对,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他身陷逆境,已是百罪莫赎死有余辜,对于曾经迫害过自己的人,却在此时敢于秉公直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显示了他不计个人恩仇,直言极谏的性格。

     这期间,彭德怀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里,每天接受批判和批斗。1973年春,八年的铁窗生活和无情折磨,彭德怀患了直肠癌。

     铁汉一般的彭德怀终于被林彪、“四人帮”整垮了。他每天很少进食,大便出血,身体完全虚脱,由于癌细胞不断地扩散,他的身上疼痛难忍。躺在牢房的木床上,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叫声。

     监护点联系送阜外医院,医院方一听这个名字,就不肯接受。

     接着又联系卫戍区第一师医院,又同样遭到了拒绝。

     直到大出血的第七天晚上,周恩来知道后立刻指示,转到解放军301医院。

     到了这里,彭德怀的境遇并未得到改变,在一间阴冷潮湿的病房里,门窗紧闭着,玻璃上还糊了一层纸,照不进一缕阳光。他被限制了活动,不准写字,不准听广播。除了书籍外,空旷和死一般的寂静终日伴随着他。

     彭德怀让医生将窗子上的纸撕下来,以便病室里亮一点,可是却遭到了拒绝。

     彭德怀大怒,拍着桌子吼道:“我不是什么145,我是庐山上的那个彭德怀!生病了,住院了,不能动了,你们还不放心?”

     原来,为了对外保密,对于彭德怀所住的十四病室第五床,改称145,不准医生和任何人喊他的名字。同时,还将他屋子的窗户全部用报纸糊上,以免外面能看到里面,也防止彭德怀看到外面。

     他感到心在疼,痛苦地说:“住在这里比月婆子还难受,还不如将我押回去住监狱。”

     1974年夏天,他不幸又患左侧偏瘫,连坐都坐不起来了。

     彭梅魁、彭正祥、彭康白和彭钢在《泪水沾湿的回忆》一文中写道:“当我们去看望您时,您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有坐起来,您躺在床上悲怆地喊道:‘这怎么办,这怎么办?我瘫了,自己不能料理自己了,可我的案子还没有搞清楚呀!’”彭德怀嘱咐侄儿女们:“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埋在地下,上面种上果树,骨灰可以作肥料。”

     不久,医生发现癌细胞转移,已扩散到了肺部、脑部,引起身体剧烈的疼痛。医生经过检查之后,向专案组提出必须迅速动手术。

     可是,就在病重的1973年6月10日,他从报上看到了一篇署名叶进的文章,顿时大怒,指着报纸大声斥道:“不调查就乱写。说我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攻击总路线,攻击社会主义,破坏工业战线。把我(在庐山会议上)写的那封信拿出来看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攻击。我要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叫叶进,投机分子,阴谋家,不讲真理,不调查就乱写。”接着他又说:“党内出了特务、内奸,他们要害死我,康生就是个阴谋家、野心家。”

     1973年12月30日,专案组对彭德怀进行审问。

     问:“彭德怀,你生病了,我们想给你看病,但你必须交待清楚你的问题。”

     答:“还有什么问题,都问了十多年了,翻来覆去都是那些事情,文化大革命又加了几条,一条也不是事实。”

     专案组人员生气地说:“彭德怀,我们看你是不想说清楚自己的问题了。”

     答:“怎么说清楚,我说是事实,你们偏说不是,偏要给我戴上各种各样的‘帽子’,这公平不公平,讲不讲道理?”

     专案组人员无话可答,就问:“彭德怀,我们问你,毛主席说人人都要加强思想改造,你要不要改造?”

     彭德怀理直气壮地说:“我改造什么?想让我屈服?我这人就只服真理,不管什么人,多大权力,多大官,我都不怕。”

     1974年3月24日,专案组在彭德怀重病中对其进行审问。

     问:“你和林彪有什么关系?”

     答:“什么关系?他惨无人道地迫害过我,整过我!”

     问:“你们都是反党集团。”

     答:“他是不是我不知道,反正我彭德怀没有反党集团,杀头也没有。”

     问:“我们看你是死不改悔了,现在还在翻案。”

     答:“我死不悔改,将来还要翻。”

     身患癌症的彭德怀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治疗,受尽病痛的折磨。1974年7月21日,由于癌细胞扩散,痛得在地上打滚,也没有人来关心他。他朝着门外的卫兵大声地喊:“警卫战士,疼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你帮我打一枪吧!”

     元帅痛苦的呼喊,在令人心颤的天空中回旋……

     当动员他动手术时,他却坚决不肯。专案组的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肯动手术?”

     彭德怀忍着痛,大声地说:“我不相信你们这些人,我得活着,我还有冤屈没有搞清楚!”

     专案组的人员生气地说:“你是什么,一个反党分子,还能翻得了无产阶级的天下。”

     彭德怀说:“这个天下是我们用血汗打下来的,我翻他干什么?我要说清自己的问题,要出来为这个国家工作,把她建设好,富国强兵是我一生的愿望。”

彭德怀“文革”中挨斗(资料图片)

     专案组的人冷笑着说:“你已经这个样子了,能活一条命就不错了,还想出去工作?”

     彭德怀说:“我只要活一天,就要为人民工作一天,这是我的权利,你们不能剥夺。不答应我就不动手术,我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在手术台上。”

     彭德怀对医护人员说:“我彭德怀并不是怕死,要怕死我早就不干革命了。问题是我还背着黑锅,我必须活着将我的问题说清楚。”说到这里,彭德怀的眼里流出了泪水,长叹了一声:“唉——”

     当医护人员将彭德怀抬上手术车时,他突然对旁边的专案组人员大声喊着:“手术前我要见毛主席,我有事要见毛主席,我今天就要见毛主席,把我对问题的看法说清楚!”

     彭德怀犟着从车上爬下来,就去穿病床前的鞋子,接着就朝门外走。

     专案组自然是不让他随便走动的。

     彭德怀气愤地一挥手,不屈地大声喊着:“背了一身的黑锅,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到死也不甘心,我到死也不甘心呀!”

     当医生的侄女彭梅魁说:“伯伯,手术是最好的办法了。……你能去见毛主席吗?你现在就得和医生配合,争取多活些年头,一点坏处也没有……你冷静点,什么事情不是一下子解决的,你的病不能拖了,早做手术有好处!”

     彭德怀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看着彭梅魁,说:“那我就做手术吧。”

     手术做完后,彭德怀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凄惨地叫了一声:“我成了一个废人!”

     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德怀元帅悲惨地死在301医院14号病室的五号病床上,时年76岁。

     死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个同志。彭德怀遗体上的白布单上写着“王川”。

     1974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遗体从301医院被秘密送往火葬场火化。

     为了掩盖事实,这份火化的申请单上写的是:“申请人:王奎,住址:301,与死亡人关系:父子,死亡人姓名:王川,男,76岁,印号○○一二六九○”。

     这些自称为“革命者”的人,对于彭德怀是惧怕的,在他死后,将他所有的遗物都焚烧了,就连他在狱中、病榻上读过、批注过的62本书,其中包括《反杜林论》,都被付之一炬。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彭德怀在送往火化的时候,连火化费都是从他少得可怜的“工资”中扣除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2 22:21:15
利拉乖乖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利拉
等级:版主
文章:7019
积分:465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12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利拉乖乖

发贴心情


开心快乐每一天http://www.56.com/p67/v_MTQzNTc2MDg.html
http://zhuguliang.bokee.com/info/createUserinfo.b
QQ群:35084010* *http://photo.163.com/  http://bbs.56.com/forumdisplay.php?fid=635
zhuguliang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3 19:19:13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84
积分:120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转贴]彭德怀体察三线地区百姓生活:当官的不能先富


彭德怀体察三线地区百姓生活:当官的不能先富
2007-07-10 09:34:10 解放日报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一书,回忆了彭德怀同志在1965年被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日日夜夜。本文讲述的是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一到周末,参加三线建设的职工都爱成群结队地到小街上来“赶场”,从总指挥部所在的渡口大桥到这里的公共汽车,到了星期天就会挤得快要“爆炸”。
    
    离攀枝花会战总指挥部不远的云南境内,有一个小集镇名叫仁和镇,建设大军开进大山里来之前,是这里最大的一个乡镇。镇上共有近百户人家,大都是一些简陋的瓦房和茅草房,一条狭窄的街道不足二百米,全是土路。只要一下雨,街面上就满是泥泞,过路的人和牛马将稀泥带得到处都是。加之有的人家的猪圈、羊圈或牛圈面朝当街,与商店、饭店并立,过路时大街上就会飘来一股莫名的怪味。
    
    正是这样的一个小镇,由于紧邻着川滇两省的交通要道,因此来往的马帮终年不断。这些马帮为这偏远的大山带来了布匹和食盐,同时也将这里的兽皮与特产运往云南和四川。仁和这条小街在当地也就很有了名气,是当地公社(乡)的所在地,小街上住着不少当地的干部。
    
    攀枝花建设拉开序幕之后,由于大山里缺医少药,在“全国支援三线建设”的口号下,从上海迁来了一家医院,在小街的中心位置建了几间平房,改名为仁和医院,开始为三线建设的职工和当地老乡治病。医生和护士都是上海人,到了这里的感觉可想而知。
    
    那些参加三线建设的职工每到星期天休息的时候,都爱成群结队地到这条小街上来“赶场”,在小街上转一转,然后买一点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或者一些当地老乡来卖的鸡蛋、香蕉、核桃等。因此从总指挥部所在的渡口大桥到这里的公共汽车,到了星期天就会挤得快要“爆炸”。
    
    听当地老乡说,这里是古代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热闹得很。朱德当年脱离滇军,去德国留学时,就从这里经过,并结识了当地的绿林豪杰雷云飞。
    
    公社干部说:“自打三线建设以来,这大山里变化太大了,像我这样的人家,现在恐怕也不少了吧。” 彭德怀说:“我问的不是你们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们这里的老百姓。”
    
    在三线建设的大战场里,有这样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小街,同样也吸引着彭德怀。彭德怀在特区指挥部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仁和镇。
    
    他夹在赶场的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不断地问着各种东西的价钱,在这条极不起眼的乡村小街上,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
    
    特区陪同的同志怕他累了,就找了一个熟悉的地方,让他进去休息。
    
    这是当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就建在这条小街上。房子是用当时稀少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垒成的,屋上的瓦也不是当地的小青瓦或油毛毡,而是建三线工厂的那种大块的新式红瓦。两个房间分左右而建,中间是一间堂屋,收拾得很干净。彭德怀一行进去后,就安排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
    
    房子的主人年近四十岁,穿着深色的中山装,身体有点发福,说的是当地土话,彭德怀有些听不懂,还得请陪同的特区同志当翻译。
    
    这位公社干部让他的夫人出来与客人见面。女主人穿着当时流行的粉色的确良上衣,下身穿一条蓝色的确良裤子;脚上穿的是白色塑料底布鞋,显得十分得体。她朝客人们笑一笑,然后到屋后的厨房里去拿出一只热水瓶来,为彭德怀一行泡了一壶热茶。
    
    喝够了茶,彭德怀就在屋子里转一转,连说不错不错,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是提高了。
    
    特区陪同的同志说:“全靠搞大三线建设,才把这里的生产、生活都带动起来了。这里由于交通不便,老乡过去穷得很,一家几口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彭德怀问那位公社干部:“你们公社里像你这样的人家有多少?”
    
    公社干部说:“自打三线建设以来,这大山里变化太大了,像我这样的人家,现在恐怕也不少了吧。”
    
    彭德怀问道:“我问的不是你们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们这里的老百姓。”
    
    公社干部说:“那也是有不少的变化吧。”
    
    彭德怀问:“我说同志,我要问你,他们是怎么个变法,是变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坏了?”
    
    公社干部笑着说:“你这位首长也真是,当然是变好了哟,哪有变坏的。”
    
    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我们三线建设的工厂,都摆在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不与农民争土地,同时又给农村带来了电,带来了方便的交通,经济也流通起来,农民山货也卖得出钱来了,农民自然拥护我们。”
    
    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就要朝屋里走。老乡见了,慌忙跑过来,一下子拦在大门前。彭德怀说:“老乡,不欢迎我们到屋里看看呀?” 老乡说:“不……不是……”
    
    最后,彭德怀提出,要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
    
    公社干部说:“好,我带首长们去看一看。”
    
    汽车顺着小镇外的公路朝前开去,在路边的一片菜地前停了下来,公社干部带着他们顺着田埂,走进了一户有着三间大瓦房的人家。
    
    这的确是一户不错的人家,漂亮的堂屋里挂着毛主席像,家里除了收音机、缝纫机,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彭德怀很有兴趣地问着他家里的生产和收人情况,主人都一一作了回答。原来这是一户蔬菜专业户,由于三线建设的生活物资运输有困难,施工部队和工程队需要大量的新鲜蔬菜,使这些过去无法卖出去的东西,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他的经营也就越做越好,生活条件也就随着改变。公社干部告诉彭德怀一行,三线建设给邻近的小镇带来了活力,也改变了这里人家的生活。
从这户人家出来,汽车向着偏远的村子开去。
    
    车停下来后,彭德怀坚持要顺着山路走,到前面一户茅屋里去看一看。
    
    茅屋前一个青年壮汉穿着一件生羊皮背心,裤腿卷到膝盖上,刚从田里干活回来,满腿都是泥。
    
    彭德怀走上前去,向那个人问道:“老乡,你好啊!”
    
    老乡转过脸来,一见好几个人,中间还有公社的干部,忙说:“同志哥好。”
    
    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就要朝屋里走。
    
    老乡见了,慌忙跑过来,一下子拦在大门前。
    
    彭德怀说:“老乡,不欢迎我们到屋里看看呀?”
    
    老乡说:“不……不是……”
    
    这时,那个公社干部走过来说:“彭主任,老乡不允许我们进去,我们还是别进去吧。”
    
    彭德怀对老乡笑道:“怎么,你家里有金银财宝?”
    
    老乡苦笑着说:“哪里有那些东西,我是怕同志哥进去了不方便。”
    
    彭德怀说:“没什么,我们进去看看就走。”
    
    老乡只得将彭德怀一行让进屋子里。
    
    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生气地对那个公社干部大声吼道:“升官发财,这是过去的国民党。当官不发财,一心为人民谋利益,这才是共产党。”
    
    屋檐很矮,彭德怀要低着头才能进去。到里面一看,黑咕隆咚,一时什么也看不见。停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看清屋子里有一只土炕,上面有一条破被,几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坐在上面,都用被子盖着自己的下半身。
    
    彭德怀直朝炕上走去。
    
    几个女人一见这个陌生男人要上炕,吓得连连后退。
    
    老乡忙过来介绍:“这年纪大的是我的母亲,这中年妇女是我的婆娘,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是我的大女儿。”
    
    彭德怀朝她们点着头,要上炕去与她们唠家常。
    
    几个女人顿时吓得哇哇乱叫起来,用那条破被紧紧地裹着身子。
彭德怀不知道她们为何如此,还以为自己违反了当地风俗,就连连向主人道歉。
    
    这时,特区陪同的同志走过来,将彭德怀拉到一边,让那个公社干部帮助“解释”。
    
    公社干部看看屋子里的主人,将彭德怀拉到门外,轻声地说:“首长,那炕是不能上去的。”
    
    彭德怀问道:“为什么?”
    
    公社干部说:“那床上的女人都没有穿裤子。”
    
    彭德怀不解地问:“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
    
    公社干部说:“这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
    
    彭德怀问道:“你是不是当地人?”
    
    公社干部答:“是。”
    
    彭德怀又问:“你老婆是不是当地人?”
    
    答:“是。”
    
    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生气地对那个公社干部大声吼道:“刚才我们到你家里的时候,你老婆为什么要穿裤子!”
    
    彭德怀立刻找老乡来问,原来这家人因为太穷,全家人只有一条破裤子,平时谁外出谁穿,今天他到地里干活穿了,几个女人就只好都缩在土炕上的破被子里。
    
    彭德怀听后十分生气,对那个公社干部厉声地说:“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的了,你却在镇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你尽把小镇四周好的人家让我看,这不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吗?同志,不是我批评你,浮夸风、虚假风害死人呀!公社里还有这样穷苦的老百姓,你这个当官的倒先富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这在国民党里做官可以,但在共产党里做官就不行!如果我们当官的自己先富起来了,而不去管那些穷人,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会再拥护我们,我们自己就要垮台的!就是我们富足了,为官之人也要注意节俭,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这是封建皇帝朱元璋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有的人还不明白。升官发财,这是过去的国民党。当官不发财,一心为人民谋利益,这才是共产党。否则就不是共产党,或者说是假共产党!”(《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沈国凡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24 21:30:38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0938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