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默认设置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道具中心
我能做什么
>> 让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创出一条DV通道,这就是湖南知青的公共频道。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
→
知青大学
→
公共频道
→ 【公共图文】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您是本帖的第
78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公共图文】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友情周末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楼主
【公共图文】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
★
.
本周在北京出版的《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以头条文章的位置刊发了已退休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所写的《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田纪云在文中罕有地回忆了自己在国务院内度过的十二个春秋,赞扬当年中南海国务院机关节俭、朴素、任人唯贤的工作作风。
田纪云在文章开篇说,自己十二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自己,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自己涌入了中南海。
从秘书室到副总理,田纪云在中南海红墙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十二年给他留下的记忆太多太深刻了,很多事使他终身难忘。在这里,他讲讲当年国务院机关的风气。
田纪云1981年至1983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198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4月—199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1997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田纪云曾任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1993年5月当选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1994年11月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长。
田纪云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炎黄春秋》于1991年创刊,编辑部设在北京,社长为已退休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前署长杜导正﹑副社长则包括退休的新华社前高级记者杨继绳、全国记协《桥》杂志社原副社长吴思等人。吴思任执行主编。
(右为田纪云询问三峡论证情况)
[知青公共频道]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2007/7/22 19:04:31
友情周末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第
2
楼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全文)
.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
★
.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全文)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我,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
从秘书室到副总理,我在中南海红墙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十二年给我留下的记忆太多太深刻了,很多事使我终身难忘。在这里,我讲讲当年国务院机关的风气。
国务院办公厅在周总理的长期熏陶下,有着许多优良传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欺生,不排外,没有这帮那伙,同志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很好的合作共事。在内部,包括行文,从总理到一般工作人员都以同志相称,从不叫官衔。我刚到国务院时,真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姥姥初进大观园,不知东南西北。对于办公厅机构设置、工作运转、行文程序、各方面的关系等,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对这种情况,我给自己立下三大任务:首先是尽快熟悉情况。我衷心感谢国务院办公厅特别是秘书局的同志们给予我的热情帮助。当时秘书局有一位副局长叫刘冰清(女同志,回族,她的爱人给华国锋同志当秘书,直到辞世),她从周总理时代就在办公厅工作,几朝元老了,对国务院情况非常熟悉。她一有空就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坐,同我聊天,介绍情况,有时也带我在大院转转,到各局处坐坐,让我熟悉情况,使我受益匪浅。二是把好文件关。因为一到国务院就分管经济方面的工作,文件比较多。我的任务是控制数量,不能有半点差错。对于重要文件,我的办法是把有关负责人和撰稿人找在一起,集体作业,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先后当过秘书局副局长的候颖、周锁洪、李树文、张克智、安成信等人,经常与我在一起抠文件。这种办法也使我向工作人员学到不少知识。八十年代国务院文件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三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对此,在战争年代过来的我,有点优势,很容易做到。有段时间我的家属还没来北京,我与大家一起在大食堂吃饭,和大家一样排队买饭,唯一的特殊是秘书长们有个固定的饭桌,不要端着碗到处找位子。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工作人员的距离。我很快结识了一大批工作人员,他们与我说古道今,谈天说地,这些,却帮助我很快进入角色,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极大。
第二,任人唯贤,五湖四海。在我任副总理第一任期还兼任国务院秘书长和机关党组书记,是管干部的,但从来没有人到我这里跑官要官的,我主持研究提拔了那么多局、部级干部,也从来没有人请我吃过一顿饭,或者送点什么礼品,所谓“红包”,那时还没有这个名词。而且至今也没听说那时提起来的干部,有哪个因腐败而落马的。
第三,艰苦朴素的作风。国务院机关是很节俭的。比如,从周总理时代就有一个规矩,在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喝茶收费。八十年代初,与会人员喝一杯茶要放一毛钱,后来物价涨了,放两毛,喝白开水不收钱。有几年,上午开会到十八点时可以吃一顿饭,但要收八毛钱,喝酒一杯收四毛。国务院北门与院子不对称,一九八五年有人建议修一下,但基于节约的考虑,始终未下决心。一九八六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时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它会议室没有再换会议桌。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四菜一汤’。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第四,领导外出,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我在国务院副总理第一任期内,多次陪同国务院主要领导去外地调研,轻车简从,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里、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知青公共频道]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2007/7/22 19:10:32
2
2
1/1页
1
发短信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总帖数图例
在线图例
在线情况
用户组在线图例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贺卡发送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
.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957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