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面湿漉漉的,我穿的是那种塑料底的布鞋,走上去就结结实实摔了一跤。。。。。。”
意味着磕磕碰碰的生活开始了。。。。。唉,应该还不止是磕磕碰碰呢。。。













到洪江了。
这个有小南京之称的山城,简陋得有点好笑。
公路从城中穿过,两旁林立着店铺,如此而已。
后来才知道这里有新街和老街之分,昔日的繁华都在老街。
洪江是肯定住了一晚的,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参加了一个大会,公开枪毙一个女贪污犯。据说是个出纳,贪污了一万多块钱。
还有一件事说起来可笑,我们一起来的几个知青晚上上厕所怕冷,把尿屙到了热水瓶里面。早上旅馆服务员发现后跟他们吵了一大架。
可能这几个人还以为洪江跟以前住过的几个地方一样,只是路过,绝对没有想到洪江会成为以后我们在会同的生活中唯一可进的城。
又出发了。
只是这一次汽车没有沿公路往前开,而是拐向一条简易公路朝大山里面开去。
眼见得山越来越高,树林越来越密,天也越来越阴沉,飘起了毛毛细雨。
有人开始悄悄议论起了小道消息,说是这次来恐怕是难得回去了,至少五年不招工。
五年,那时候对我们来说显得是那么的漫长。
后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那里呆了远远不止五年,有的人就留在了那里,成为了当地人。
到了,车就停在公路旁边。
这里象是个山谷,两边都是大山。
公路旁有几座木楼房,还有一个晒谷坪。
我们的行李都卸到了坪里,湖大来的十几二十个同学都在坪里等着。
汽车拖着师院的同学继续朝前开去。
接着就是分队,一个农村干部模样的人拿着一张纸点名,分到一个队的都站到了一起。
接人的农民来了,我们几个跟着他们上了路旁的一座山。
爬山的时候,我不断回头望着山下越来越远的公路,心里想着,完了,这回怕是真的回不去了。。。。。。







二、民以食为天
我们这批知青,家里大多都有哥哥姐姐已经下了农村。
都知道农村并不像歌里唱的那样美好,家里大人都是做了一些准备的,比如每个人多少都带了一点猪油。
在第一年,每人每月都有六十斤谷供应,折合大米四十二斤,比我们二十七斤一个月的学生定量高多了,想起都不可能挨饿。
万万没有想到是到了农村居然会没有菜吃。
连买都找不到地方买。
社员家的自留地都在自家院子里,隔着高高的篱笆也看不清是种的一些什么。田里种的都是草籽,一棵油菜也没有。
想顺一点菜吃的美好愿望也就只能落空。
到生产队队的第一餐饭,是由队上派人做的,菜是一大锅腊肉炖黄豆。
腊肉感觉就象像皮一样有韧性,使劲咬下去又弹了起来,黄豆也没炖烂。
刚到农村的我们口味还是刁了一点。
就那样一锅菜,吃了好几天才吃完。一个个都消化不良,肚子里气鼓气涨,男女寝室遥相呼应,放屁之声不绝于耳。
就是这样的菜,以后竟成了永久的回忆。每当想肉吃的时候都恨自己当初太蠢,那意思是恨不得能将吃不烂吐掉的肉再捡回来吃。。。。。。
没菜吃了,刚开始就吃油盐水。后来几个知青又分了锅,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最开始是吃猪油拌饭,带来的猪油很快就吃完了,就吃盐拌饭。
很快就发现,根本吃不饱。
只好向家里求援了。
母亲接到信后,在第一时间寄出了一个包裹,并且来信强调,包裹里面有内容。
取包裹要爬一座大山,走三、四十里山路,一般都是请两天假。
取到包裹后,顾不上劳累,首先拆开包裹,在寄来的一大包腌菜里仔细的翻,边翻边把翻出来的瘦肉条往口里塞。
后来才知道,由于肉制品不能邮寄,母亲花了好大的心思往腌菜里面掺肉。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