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转帖] 孩子培养傻了钱还得照交: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您是本帖的第 59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 孩子培养傻了钱还得照交: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网岭采茶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傻得无敌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905
积分:1082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1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网岭采茶人

发贴心情
[转帖] 孩子培养傻了钱还得照交: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孩子培养傻了钱还得照交: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最近很多人关注这样的消息“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

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眼球。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让北大清华再次“伪名远扬”。

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当时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和某位博导抄袭论文事件都发生在北大和清华这两所曾经的中国高等学府,当时我指派记者通过采访北大和清华撰写了两篇文章《迷惘的北大清华》和《北大清华为谁而办》,希望能够以媒体的力量引起这两所学阀的注意和思考,但现在想起来是有些螳臂当车和理想主义了。

之后我组建了北京大学校园记者团,在我面试的几百位学生当中,不乏有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他们的敏锐和思辨让我耳目一新,但是也让我见识了很多位这些大学的博士,木讷而呆板,眼球间或一轮,读死书而不会用。

我当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按照企业的思维方式,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用人单位就是消费者了。当苦读了16年以上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应该破产了?因为他的产品没人要!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工厂还在大量的复制这种滞销的商品,库存积压的一塌糊涂,而工厂反而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这难道不是谬论!!

而更可悲的是这个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我们凭借这样的产品怎么能够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时代?我们所辩称的“东方奇迹”难道就要靠这样的人才去继承和发扬吗?况且我们的所谓奇迹只不过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小孩子游戏,靠掠夺式加高耗能的经济模式,我们已经把属于自己儿子、孙子乃至玄孙元孙的钱和资源都花光了,还有何脸面在此自我吹嘘!

我曾经戏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目光纯洁,灵气袭人;上中学的时候两眼茫然,目光呆滞;大学出来后只能是眼珠间或一轮了。

中国的百姓或许是全世界最柔顺的百姓了,他们含辛茹苦、口挪肚子攒,才能挣够高昂的学费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伟大的情怀和贡献精神——为子孙后代服务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人文感。本来应该由政府负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和责任被中国最老实的人民任劳任怨的接了下来。可如此博大的情怀竟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感恩,反而被歪曲为“教育的高消费”,其潜台词就是:穷鬼还想做人上人,白日做梦!

自己花费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给别人,还被别人骂为傻比。自己花钱把孩子交给所谓的专家培养,结果培养傻了,钱你还得照交!就好像去医院看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治越厉害,但是钱还得照交!就像自己去买房,买来了一大堆豆腐渣工程顺搭一大堆麻烦,但是钱却一分都不能少。难道我们真的是傻比???

现在好了,香港大学来了,终于来了竞争者。教育行业的变革我们呐喊了若干年都没用,但是引入新的竞争者肯定是有用的。像北大清华这样自以为老子第一的学阀,也到了该倒掉的时候了,只不过香港大学的到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人文情怀的缺失是倒掉的原因之一

当蔡元培老先生执政时期,北大朝气蓬勃,20来岁的毛头小子胡适可以当教授,没有文凭的实干家梁漱溟可以上讲台。现在呢?

当年刘海洋硫酸泼熊,被推卸责任的校方扫地出门,辩称不是自己的责任全都是学生的责任,人文情怀何在?

 而香港城市大学却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招至门下,充当了一个“救英雄于困厄”的侠客形象。

这一正一反之间,谁有人文关怀、谁更人性化、谁更有资格教书育人,一看即明。

只认钱不认人是倒掉的原因之二

看看高校的收费就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沦为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校成了类似于赚钱的企业,这恐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怪现象。况且即使是赤裸裸赚钱的企业尚且还要做一些公益性事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可是高校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

我们的高校只知道收钱,仅有的一点付出:奖学金,占收益的百分之多少呢?

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愿意抛出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吸引其就学。这本身就与战国时期花五百金买千里马尸骨的意义是相当的。这体现了香港科技大学对人才的渴望,对学生的尊重。

相反,北大的有关负责人却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

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说过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北大清华的品牌无价是前辈努力的结果,你们这些当代者为北大清华做了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资格躺在前辈的丰功伟绩下不思进取,还大言不惭地道此论调。难道每年一次的“保先会”,政府倡导的“与时俱进”在你们这里只是说说而已!

一方是只知道收钱,不知道为学生服务;另一方也收钱也给钱,能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知识的舞台。会选择哪里?也是一看即明。

学术的禁锢和对自由的亵渎是倒掉的原因之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可是我们高校的教科书很多还是上个世纪的内容和案例,与时俱进在高校成了禁区,成了笑话,成了黑色幽默。

所以陈丹青教授反出清华,所以有勇气的学生用退学和靠零分来用柔弱的呼声抗议,抗议这种漠视民意的行为。

虽然北大清华可以找到一些犬文人、犬专家来为自己辩解,但是国际上评判高校的标准却最能够扒光这些虚伪的面饰。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反而在香港的大学和欧美的大学被应用得很好,我们自己用得怎么样呢?天知道!

自由度的体现首先是文化的体现,在我拜访GOOGLE的李开复先生时,他反复强调的就是其导师给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可是现在从小学到高校充斥的伪权威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已经阉割了学生自由的翅膀和其他。

没有思想和文化的自由,何谈学术的自由!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bother to learn.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17 5:55:29
笔架山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694
积分:132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7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笔架山人

发贴心情
这些事情,教育的主管部门也难辞其咎!搞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检查、评比,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起了什么很大的作用吗?民间的批评他们根本没放在眼里,教育又怎能进步呢?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17 8:59:37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7-7-17 8:59:37的发言:
    这些事情,教育的主管部门也难辞其咎!搞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检查、评比,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起了什么很大的作用吗?民间的批评他们根本没放在眼里,教育又怎能进步呢?

看看高校的收费就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沦为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校成了类似于赚钱的企业,这恐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怪现象。况且即使是赤裸裸赚钱的企业尚且还要做一些公益性事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可是高校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

我们的高校只知道收钱,仅有的一点付出:奖学金,占收益的百分之多少呢?

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愿意抛出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吸引其就学。这本身就与战国时期花五百金买千里马尸骨的意义是相当的。这体现了香港科技大学对人才的渴望,对学生的尊重。

这个时代真是让人激动,让人思考和反思的时代!百废待兴是件好事,望我们的教育事业(产业?)医疗卫生事业(产业?)回到广大劳动人民中来!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17 10:39:45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734
积分:12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26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我当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按照企业的思维方式,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用人单位就是消费者了。当苦读了16年以上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应该破产了?因为他的产品没人要!

按照新的办学理念,学校不是一个工厂,学生也不是学校的产品。学校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它的产品,是它提供的“教育服务”。购买这种教育服务的是家长和学生。哥巴混饭吃的单位,就是以这种理念运作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17 17:05:56

 4   4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7813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