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亥年湖南七夕女子笄礼实录




“汉服”者,古代汉族人穿的服装,今天下午为拍摄这个内容,很忙乎了一阵子,这里先解释一下。
前天到汨罗,晚上到家已是十一点多,昨天一早起来继续整理照片,正忙着,毛弟打来电话,讲浏阳河版主讲下午两点到杜甫江阁去拍摄汉服表演,我正搞不赢,但想起表演的场景:一队少女身着汉服,在舞台上慢慢走来,有正规的灯光、艳丽的背景,逆光、侧逆光、侧光……,好题材肯定不少,我便答应下来。汨罗的事完工后,下午两点吃了中饭,电话响了,毛弟打来的:领导把时间搞错了,是19号,而他们都到了……。我们大笑了一阵,谁知这只是这次活动的前奏。
今天下午两点,在杜甫江阁已到了数人,而领导们与身着汉服的人都没有看到。只有很大的北风、吹弯的树与空荡的杜甫江阁。
过了时间,仍没有动静,大家就在附近找起来。又见到了灵灵仙子女士与友情版主。
有消息讲,活动的地点在北边六百米的一个俱乐部,大家跑去一看,“选星姐”。
有点泄气。我看到同行的灵灵仙子女士手提袋中装着汉服,就开玩笑道:我们今天干脆自己穿汉服拍算哒,于是仙子女士当真拿出新做的一条裙子,打开来,讲有一米的腰围,我讲:我的是三尺六,正好。早起鸟女士拿去一围,绕哒两圈。
仙子女士又拿出一件红衣,结果追了一气,早起鸟女士不肯穿了,她自己穿戴起来,早女士帮忙。
差不多哒,大家准备开拍,左起:毛弟、早女士、女交通劝导员、老樟树、仙子女士。
我拍了几张,其一:
我们拍照的这段时间中,友情版主跑到网吧中,上网查到表演者的电话才问到,因与杜甫江阁的管理人员扯不清,活动的地点改到了芙蓉中路的竹淇茶馆,一个有些气派的喝茶的地方。
我们打的过去,在二楼,友情版主遇到了活动的负责人。
在一个不很大的茶室中,挤满了身着汉服的人,湖南经视的正在采访一位女青年。
身穿汉服的女青年。
男青年与女青年相对而坐,“坐”实际是跪在一个垫子上,“坐”久哒还要站起来歇一下气,这种古代的方法有点累人。
首先举行的是一个成年人的仪式,满十八就是成年哒,今天成年的是一位女青年,负责人为她梳头、插上了一支很大的头簪。
仪式的结尾,女青年到插有国旗与摆着一个碑位的桌子前行大礼。
屋角上一堆摄影者,正忙乎着。
第一个仪式结束后,女青年们围着用布做河灯,据说是真的要放到河里去。
我退了出来,在外面又拍了几张。友情版主与身着汉服的女青年。
友情版主与女负责人合影,拿着一个木牌子作读书状,实际上这个牌子是茶馆里点茶点的册子,若念出来,就是果盘多少钱、花生瓜子多少钱啦。
正拍着,有人传来消息,我们这些拍照的可能也要收几十元一位,友情版主赶紧去与老板联系。好不容易我们几个全身而退,临走,友情版主与女老板合影留念。
走到门口,边上摆着一台古筝,友情版主身穿仙子女士的红衣弹奏起来,叮咚之声响了一阵,我听边上有人讲,这比店堂喇叭里放的东西还好听些。
出得门来已近五点。大家在门口来了一张合影。全体的在毛弟的机器中。
不过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清白我们今天拍照的对象是哪个,这个活动是谁组织的或发起的,跟在大家后面跑了一通后,尽管最后看到的与我开始想象的不同,毕竟镜头前面出现的那就是汉服。
想了一气这个帖子不知发到哪个栏目中,最后想起这也是一次活动,就发到这个栏目来哒,不知领导觉得合适与否。回楼主,这次活动没有什么具体的发起人。只因为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乞巧节,有志于复兴传统文化的朋友相约一起为桃子举行一个比较传统的汉族成人礼——笄礼,过一个比较传统的七夕,如此而已。楼主如不理解笄礼及三加的意义,可参照汉服活动版中以下两个帖子:http://www.lincap.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3&ID=546&page=1
http://www.lincap.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3&ID=664&page=1
这并非是什么汉服表演。当然,倘若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么每个人穿或不穿汉服都是在演戏。所不同的是有人是在本色演出,而有人确实戴着面具演出。我们要做的是由复兴汉服开始,全面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礼仪!这话说得也许太自大了些,但确实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想法。
此次活动时间上的错误相信不是我们造成的。但地点的改变确实是我们的疏忽。怎么说呢,每次活动都有每次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相信以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不过我还是觉得,汉服活动还是尽量走到室外的好!
素心说得好,楼主也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意义,但也非常感谢各位记录了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