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楼
3 荷之美在哪里?
英国19世纪诗人Mathew Arnold(1822~l888)说过“一个时代最完美,最确切的解释,须要在当时诗中去求索。”远自晋代以后留下有关荷莲的诗词浩如烟海,正是荷之美触动了诗人。如今重温这些诗句,即使诗人为了“比”而后“兴”,至少诗情为荷所动,诗兴为荷所发,这些正是我们希望捕捉的素材。从美学和心理学的粗浅认识中,悟到荷之美蕴在:荷色、荷香、荷姿、荷品、荷景……等许多方面,从而引起的感喟、思念、远怀、隐喻和许多风流韵事更是难以尽述。
3.2 荷叶之美
很多诗中用“田田”形容荷叶的形状,如赵暇诗:“叶乱田田绿,莲余片片红”可能源自汉乐府“莲叶何田田”的古句。荷叶近圆形,晋诗人张华即赞称:“碧叶齐如规,”比田田更逼真,所以后人刘永之诗句“圆缄初出水,规盖已迎风,”沿用者渐渐多了。但展叶之前两侧内卷,诗人咏为“交叶半心开”是很入微的洞察。
荷叶的表面有一层密生的刺状角质突起,水珠落在叶面上附着力很小,因此向低处滚动。这一自然现象诗人们看作是悲欢离合的象征,写出不少赞咏的佳句。如温庭筠句:“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刘永之句:‘向晓珠摇荡,时泻玉盘中”;张昱句:“露荷又作琼珠碎,藕丝织锦香满机”;王月浦诗“雨余无事倚栏杆,媚水荷花粉未干,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李白的名句“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可见荷叶上的水珠成了感人的的媒体。
水中看见荷叶的时期远比荷花长,诗人咏荷叶的诗句并不少于荷花。例如高启诗:“叶低浮水上,茎弱袅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鹭眠”,这一幅如画的诗将荷叶与鱼鹭都融在了一起。此外荷叶的香气也十分宜人,如范成大句:“风叶青葱亦自香”;卢照邻句“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郑谷诗句:“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都是专指荷叶的香。
实际上花、叶相辅相映、互相承托之美也不乏诗人的赞誉。如白居易诗句“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李商隐诗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韩琦句:“钿扇相倚绿,香囊独立红”;韩琦句:“风卷莲香不断头,田田荷影动清流”。这些名句都描述花、叶与四周情景结合在一起,衬托出和谐之美。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