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李西龙老师:从高中教师到孩子王
—访“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称号获得者、育英学校教师李西龙
昨日上午8时,从北京捧回“2005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奖牌的芙蓉区育英小学教师李西龙刚下火车,连家门都顾不上进,就奔向课堂,正等着他的学生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记者随后在学校采访他,听他讲述多年的从教“秘诀”。
高中教师自愿教小学
1976年,李西龙成了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起初,他刻苦钻研,一门心思想着要进入大学校园从教。然而,工作时间越长,他却越来越感觉疲惫。“中学教学拼命追求升学率,让我很不适应。”李西龙说,作为老师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经过18年的中学教学工作后,李西龙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到小学去任教。他认为,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浪费了学生们的潜能。因此,找寻每位学生的特点成为李西龙的爱好。
学生家长戴女士说,她女儿胆子小,做事情信心不够,自从成为李西龙的学生后,女儿一天比一天开朗,去年参加全国数学希望杯竞赛,获得三等奖。学生周宇很聪明,但学习不扎实,李西龙发现这孩子有着超乎寻常的发明潜能。因此,他将周宇带到身边,吃、住、行都在一起,逼着周宇养成深入研究的习惯。一次,周宇因为任务完成不好,李西龙陪他熬到凌晨4时。后来,周宇在全国航海模型赛中获第一名,使我省在该项赛事中的奖牌实现零的突破。
最喜欢让学生“纠缠”
学生陈铭说,李老师把他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公布,包括家庭电话和手机,并鼓励他们在任何时候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拨打他的电话。“鼓励学生纠缠自己”成为李西龙的教学原则。
在学生眼中,李西龙是个永远不会发脾气的人。他不仅能将很呆板的问题讲活,比如利用时钟等生活用品做课堂上的教具,讲些小笑话调节课堂气氛等,而且从来不拒绝回答学生的提问。“我们常常感受不到下课了,”学生们说。因此李西龙常常出现拖课的现象。李西龙的爱人余宜芳说,休息时间接到学生的咨询电话是家常便饭。
学生眼中的完人
在妻子余宜芳眼中,李西龙是个只能“站在三尺高讲台,拿三寸长的粉笔”的人,对生活细节毫无概念的他不是个传统意义的好丈夫。然而,在学生眼中的他却是个极有魅力的好老师。学生家长朱女士说,有一段时间,儿子的成绩没有进步。按照惯例,家长会想到老的授课方式是否出现问题,令他意外的是,无论他怎么询问,儿子都会说是自己学习出现了问题,李西龙的课讲得好极了。学生柳琳说,她以前一上数学就打磕睡,可自从上了李西龙的课,她竟然爱上了数学课,因此,他还获得了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铜奖。
摘自长沙晚报2005年7月26日星期二社会新闻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