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蟾岩古遗址:位于道县寿雁镇永州工贸学校旁,被称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圣地”。石洞座南朝北,洞口呈方扇形,上悬莹白色钟乳石,活象青蛙之鼻。1986年道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玉蟾岩洞穴遗址,采集有打制石器、人工蚌制品及螺蚌、鹿类角牙等动物标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88年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再次对玉蟾岩洞穴遗址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玉蟾岩遗址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1993年10~11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95年10~12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出土的5粒古稻谷和原始陶片,距今约在12000—14000年之间。专家们据此初步推断,在新、旧石器时代交替之际,玉蟾岩附近水草丰茂,动物活动频繁,古人类在此采集狩猎,繁衍生息,并已经使用火,开始了熟食,完全可能进行水稻栽培。专家们还认为,玉蟾岩遗址的文化堆积保存完整,洞穴及其山林保护完好,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没有遭受破坏,通过此次对遗址的发掘,有望揭开栽种稻谷起源的神秘面纱,将农业文明开启的真相比较清晰地展现出来。1995年12月,玉蟾岩遗址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元月,玉蟾岩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玉蟾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