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让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创出一条DV通道,这就是湖南知青的公共频道。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知青大学公共频道 → 【公共图文】★《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您是本帖的第 140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公共图文】★《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友情周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友情周末

发贴心情
【公共图文】★《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1937年07月0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1921年07月07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1927年07月07日冯玉祥礼送共产党出境
·1928年07月07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1929年07月07日美国东西海岸间的班机首次通航
·1930年07月07日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去世
·1937年07月0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1941年07月07日美军接管冰岛
·1943年07月07日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开始
·1945年07月07日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军全面反攻
·1968年07月07日涉嫌暗杀肯尼迪之人被拘留
·1972年07月07日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
·1974年07月07日西德队获第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1981年07月07日国务院下达鼓励个体经营的规定
·1981年07月07日太阳能飞机首次飞越英吉利海峡
·1982年07月07日电影艺术家金山逝世
·1994年07月07日天文学家新发现太阳系外有行星
·1995年07月07日长江下游出现建国后第二大洪水


1937年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守卫卢沟桥的战士在掩体后面准备战斗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何,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
    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
    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
    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9日,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翌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不仅不履行诺言,反而大批调兵向中国军队进攻。
    11日,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现地协定:(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2)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10日,各方纷纷报告,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云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出城抗击日军  

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7 1:38:11
荣昌五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530
积分:29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1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荣昌五星

发贴心情

杀掉侵华日军司令官的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出5米多远,命归西天;汪伪政府外文次长唐有壬签定卖国协定惹祸杀身;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留下后来致命的伤。

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乱世中横空杀出―条好汉,此人来自安徽,一百把斧头将上海滩杀得昏天黑地,这个神秘的人物行踪飘忽、神出鬼没,屡屡出于不凡。封建余孽他杀,党政要人他杀,日本鬼子他杀,贪官污吏他杀,汉奸特务更是他的下酒小菜。他挥刀举枪马不停蹄,一路畅通杀得好不潇洒,从合肥杀到上海,从上海杀到南京,从南京杀到武汉、福州、香港、南宁……一言以蔽之,天上飞的地下走的。上至达官贵人下到爪牙爬虫,没有他不敢杀的。

民国刺案:

直系军阀派任的股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在上海浴室被刺;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险道枪击,亏他老蒋命大.

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一条大腿失踪,从此金鸡独立;

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在上海沪西站死里逃生,终生布下阴影,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

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出5米多远,命归西天;

汪伪政府外文次长唐有壬签定卖国协定惹祸杀身;

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留下后来致命的伤;

张学良引咎辞职来到上海戒烟,“迎接”他的是一枚取去引信的炸弹。这是警告使东北3000万同胞沦为奴隶的民族罪人张学良,希望他能重整军队,与日寇决一死战。

他,就是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沈醉先生曾风趣地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蒋介石一提这个人,假牙就发酸;戴笠若是听说这个人又露面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而汪精卫的肋巴骨硬是被王亚樵这三个字活活敲断的。连上海滩超级恶霸黄金荣、杜月笙一类流氓泰斗遇上王亚樵,也得赶紧绕着道儿走。

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王亚憔的重要助手之一、建国后任国务院某部负责人的华克之后来也曾说过:“……王亚憔既未通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相信‘神与国家’。他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人民,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不借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家几句恭维,也可拔刀相助,不计后果。他是一个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

此人极具传奇色彩也颇具个性,早期参加同盟会,同国民党政客、安徽咨建设厅长张秋白有过工作关系,但王亚樵对张的为人极为鄙视,曾警告张秋白要永远同他保持一里路的距离,若是见面,定揍不饶。一天,张秋白外出,适遇王亚樵走来,躲避不及,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并推出一副诌笑同王亚樵打招呼。王破口大骂:“混帐东西,竟敢跟我走在一条路上”举起拐杖便打将过去,张秋白―言不发,抱头鼠窜。

一九二五年以后,王亚樵因随卢永详参加直皖大战兵败回到上海,加入了国民党。一次部分党员在霞飞路召开会议。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意见不一发生冲突,因王个子矮小,竟爬上凳子抽了杨虎两个巴掌,这位握兵千万的司令深知王亚樵难对付,不敢还手,悻悻窘极。

王亚憔的刀枪几乎触动了中国大地上他所能光顾的所有的阴暗角落,也因此遭受了来自日、伪、特、帮数重势力的围追捕杀,蒋介石悬常百万收购王亚樵的人头;汪伪政权派出特务层层布防,欲置王亚樵于乱枪之中;日本谍报机关步步紧迫,屡没陷阱引诱王亚樵投身罗网。钦差杀手戴笠(曾是王的结拜义弟,是王举荐他入黄埔学习)针对王亚樵足智多谋刚烈勇猛而又善感多情的特点,深知强攻难以得手,逐采用阴险卑鄙的手段将他骗杀。

1936年3月,戴笠亲自带领20多名特务前往香港,追杀王亚樵。王亚樵带着20多名亲信骨干悄悄潜往广西梧州。

戴笠追捕未果便把魔爪伸向他的部下,以绑票的方式把王的部下余立奎从香港抓到南京,关进了监狱。9月间,余立奎的小老婆余婉君突然由香港来到梧州,对王亚樵说,她在香港生活困难,要求来梧州居住,以便就近得到王亚樵的接济。余立奎是跟随王亚樵多年的老部下,淞沪抗战时曾任第19路军补充团团长。王亚樵念余立奎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至今仍在狱中,就同意了余婉君的要求,让她搬到梧州居住。余婉君的突然到来,并且有许多令人生疑的言行,引起了同志的怀疑,他们都提醒王亚樵要对她特别注意。王亚樵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余婉君是余立奎的亲属,不能过疑,否则对不起朋友。王亚樵哪里料得到,余婉君此时已为戴笠所收买。

原来,自余立奎被捕后,余婉君和孩子居住在香港,生活费用由王亚樵提供,所以余婉君知道王亚樵在梧州的地址。戴笠手下的特务侦知这一消息后,用10万元收买了余婉君,特务们还答应捉到王亚樵后即释放余立奎。余婉君为重利诱惑而出卖了王亚樵。她奉戴笠的命令来梧州找到王亚樵后,便在暗中向特务们报告王亚樵的行踪。

9月20日,余婉君假说有事,约王亚樵到她家去商谈。王亚樵不知是计,只身前往。这时,戴笠手下10多名特务埋伏在余婉君的住处。王亚樵一进门,特务便向他脸上撒了一包石灰。王亚樵双眼被石灰灼烧得不能睁开,但仍顽强地空手与特务们搏斗。10多个特务一拥而上,对王亚樵枪击、刀刺。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殒命。特务们杀死王亚樵后,又残忍地用刀剥下王亚樵的面皮,拿回去向戴笠表功。在撤退途中,为了灭口,特务们又杀死了余婉君。

王亚樵手无一兵一卒,敢于带着一帮弟兄同拥兵百万、位至极尊的蒋介石周旋达14年之久,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才华。蒋介石听说王亚樵被杀身亡,大大松了口气,此后的确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这个人,你怎么评价他都可以,你可以说他是流氓、是杀手、是恶魔,也可以说是志士是采取极端手段的爱国者

陕北某窖洞里,一个伟人说了句公道话。他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1936年9月20日 暗杀大王王亚樵被暗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7 9:57:23
荣昌五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530
积分:29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1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荣昌五星

发贴心情
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7 10:07:01
荣昌五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530
积分:29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荣昌五星

发贴心情
七七事变”70周年:不忘国耻 面向未来
图为驻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孙彦新)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中华儿女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是中国人关于7月7日这一天的记忆。


  1937年的7月7日,日军攻打北平郊外的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史称“七七事变”。


  整整70载岁月过去,亲历者和见证者多已离世。然而,这段历史并没有随着岁月远去,而是作为民族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经历,永远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生命中。


  “卢沟晓月”,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血色记忆


  被清朝乾隆皇帝称为“卢沟晓月”的京郊浪漫之地,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189年,数百年几经修缮,到清末民初时期,成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87岁的马步先老人曾是驻守在卢沟桥上的国民党29军士兵,70年前的经历,他至今历历在目:“事变前一个月,日军就在卢沟桥附近不停地演习,由白天改为昼夜,由空弹改为实弹,有时子弹甚至已经打到了宛平城的城墙上。”


  当下层官兵“将大刀都攥出水来”的时候,国民党冀察当局却对侵略者赤裸的挑衅行径一再姑息,这更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每每触及,必感不堪承受的沉重。”《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荣维木说,“日军甚至懒得准备一个像样的借口,就急不可待地挑起了战争。”


  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参观者一直未曾断绝,然而,“七七事变”发生后,这里再也不是赏景之处。人们在这里走进的是一段血色记忆: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失落日兵一名”,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立即向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


  ——8日,中共中央通电呼吁全国抗战。由于守军出乎意料地顽强抵抗,日军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要求“谈判”。此后数天,又多次挑起战事,多次“谈判”。


  ——25日,天津港的又一批日本军用品开始昼夜不停地向北平郊外运送,而国民党冀察当局不仅没有在兵力占绝对优势时主动出击,甚至下令拆除了部分防御工事。


  ——27日,日军部署完毕后发动攻击。国民党29军如梦方醒誓死抵抗,一天之内伤亡超过5000人,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29日,北平、天津相继落入敌手,29军按蒋介石命令撤退至保定。


  平津一失,妄图称霸世界的日军,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七七事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重要爆发点。


  触发整个民族奋起抗战


  1894年侵占台湾后,日军对中国的蚕食和侵略就一刻也没有停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说,1931年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并侵吞中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白山黑水的浴血奋战,到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毅然北上;从国民党19路军在上海顽强抗击日军三个月,到29军在古北口、喜峰口“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从冯玉祥、吉鸿昌等组成抗日同盟军,到傅作义率部守绥远……1932年至1936年,日军铁蹄踏到哪里,哪里就燃起抗日的烽火。


  而当“一二九”运动扩展到全国,当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愿望和呼声,在“七七事变”前已经被推向一个顶点。

然而,当时的中国和日本的力量对比强弱悬殊。《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荣维木说,只有团结起全民族的力量,才能与强敌真正抗争。


  “直到绝境方清醒,濒死之际始抗争,”步平说,“国民党政府曾一度幻想日本的侵略会适可而止。当‘七七事变’让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终于接受共产党的统一战线。”


  一个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方式,开始了气壮山河的抗日斗争。


  承载历史,昭示未来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人民,选址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城内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参观者来到卢沟桥和宛平城;每逢7月7日,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会进行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


  纪念馆副馆长齐密云说,“七七事变”承载了中国人关于抗日战争的记忆。


  日军侵占中国半壁江山,在超过5000个的村镇肆意屠戮,致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自1840年以来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的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一个世纪的屈辱,在此刻到了历史的顶点。


  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下,中华儿女,不分民族宗教、男女老幼、海内海外,共赴国难。正面战场发动22次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规模的大会战,敌后战场在19个省区创建根据地,150万中国军人血染疆场……中华民族以巨大代价第一次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整整70年过去,仇恨不曾生长,记忆同样无法泯灭。中国人民纪念那段历史,就是要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日军侵华不仅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也让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说,直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否认侵略甚至为军国主义复辟的杂音不时传来,这让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深感担忧。


  今天的中国再不会让人随意欺辱,然而70年前的历史依然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警钟长鸣在卢沟桥畔,也长鸣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振兴中华”“珍爱和平”,这是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也是中华民族由衷的心愿。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7 10:20:55
友情周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友情周末

发贴心情
友情复:(荣昌五星)七七事变”70周年:不忘国耻 面向未...

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07月06日 20:40 作者: 大胡子

七七事变

       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逐步把侵略扩张到平津附近。1936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未逞,准备以武力攻占平津,进而侵占华北。

1937年6月起,驻丰台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夜10时40分诡称一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驻军二十九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以时值深夜予以拒绝 。中日双方经过反复交涉,约定派员前往调查。

8日晨4时许,双方代表到达宛平。正交涉间,日军竟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当即奋起自卫还击。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亦采取自卫抵抗方针,调兵北上增援。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准备对日抗战,但仍不放弃和谈。

24日,几路日军进逼北平。

25日,日军发起进攻。

26日,日军向第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限37师于28日正午以前从北平附近撤退完毕,同时向南苑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反击,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殉国,遂放弃南苑及卢沟桥等地。

29日北平沦陷......

30日天津也被侵占。

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

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8 11:09:54
文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77
积分:122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6月17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文痴

发贴心情

卢沟桥
卢沟桥(Lugou Bridge) 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卢沟桥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御题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卫京都的拱极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  


无事聊栽三棵竹,扛到池边作钓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8 13:04:24
友情周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友情周末

发贴心情
谨以此文献给7.7事变70周年:将军之死

谨以此文献给7.7事变70周年:将军之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而时任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则成了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将领,由此拉开了中国军民为抵御外侮、慷慨赴死的悲壮一幕。

  因年幼时活泼好动,常被父亲叫做“小兵”,佟麟阁的次子佟荣芳后将自己改名为“佟兵”。佟兵如今已是位80岁的老人,退休前是北京第二医院的药剂师。父亲去世那年,佟兵只有12岁。

  口述◎佟兵 记者◎李菁

  将军之死

  虽然倏乎间已过了70年,但那一幕却永远刻在我脑海里:血肉模糊的父亲被抬回来,左臂没了,身上有些地方已长了蛆,母亲一看立即晕厥过去。我站在父亲的遗体边……嫂子和姐姐给父亲擦洗干净,换上便装。我们把父亲抬进原本为祖父准备的棺材,母亲说,你们快再喊一声“爸”吧,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我们全家哭成一团。看着钉子落下钉在棺材上,就像个个钉在我心里一样……

  自1937年5月后,北平的局势越来越危险,4个重要通道中,通县、丰台和南口均被日军占据,卢沟桥是仅存的咽喉。“七七事变”发生时,29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省亲,任副军长的父亲肩负起军事指挥之责。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他下令驻守宛平城的部队“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危急,日本人的飞机经常低空飞行,炮声隆隆,而身为29军副军长的父亲自此就一直待在军营里。平时父亲对待祖父母十分孝顺,每逢休假必回家探视双亲,但自此后,他却从未回过家,虽然他所驻守的南苑与北平城内的寓所近在咫尺。父亲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我们都知道他前线将有战事,全家人都很紧张,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是一位军人。

  7月26日,宋哲元下令,让南苑军部撤到北平城内的中南海,主持军部工作的父亲应该首先撤离。当时南苑处于日军包围中,随时都有失守的危险。比之北平而言,留在南苑实在是太危险了。但父亲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坚守南苑。他觉得如果自己奉令撤走,必然导致留守人员军心不稳,南苑这个北平的南大门就如同拱手让给敌人一样。而南苑若失守,北平也就门户洞开。他指令副参谋长张克侠带领军部的人员奉令撤回到北平,而自己却留下来,决心与留守南苑的官兵和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训练班的学生等一同誓死保卫南苑。

  父亲手下有一位自16岁就跟随他的副官叫王守贤,战事吃紧时,他觉得自己随时可能牺牲,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存折交给父亲,委托父亲在回城探亲时代其交给父母。不料父亲接过存折后,沉思片刻又退给他说:“你随军部撤回城内,还是你自己拿着吧!”他反倒摘下自己的金十字架交给王,让王回了城。母亲彭静智后来接到父亲托人带来的这包东西,打开一看是笃信基督教的父亲最为珍视的那个金十字架,顿时泪流满面。她知道,父亲是抱定殉国的决心了。

  1937年7月28日凌晨3时,日军集结5个师团,10万以上兵力,在几十辆坦克掩护下,突然从东、南、西三面向驻南苑的国民党第29军发起空中和地面进攻。那时的南苑城已是一片火海,情势十分惨烈:炮弹落在马厩里,上百匹马被炸死。没有坚固的工事掩蔽,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下,29军用简陋的武器,抵挡日军数次猛攻。

  11时,父亲接到命令,要撤到永定门,他带领手下边打边撤。我后来了解到,驻扎在南苑的部队,只有37师及骑兵师的一部分,和1500名学生训练团成员,共5000多人,但真正有战斗力的也不过3000人。

  父亲带领的战斗力最弱的训练团学员,却遭遇了早已重兵设伏的日本军队。日军以第20师团为主力,40门重炮、30架战机的火力,集中准确地打在南苑军部东南角。寡不敌众的父亲在南苑某村遭到日军阻击,日本人把机枪架在村民家屋顶上,有幸存者后来回忆,当时遍地是被日军打死的战友,尸横遍野。

  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的贴身警卫高弘锡后来告诉我们,午后13时许,父亲正在指挥部队向外突围时,两架敌机突然飞来,向他们疯狂扫射。父亲右腿不幸中弹。卫兵让他退后一步,以便包扎。但他说:“个人安危事小,抗敌事大!”并忍痛跃然上马,继续指挥部队突围。敌机再次俯冲下来,一颗炸弹正落于他的战马之下,父亲不幸头部中弹,年仅45岁以身殉国。

  悲苦岁月

  侥幸生还的高弘锡当天来到我们家,起初他只是告诉母亲,说佟将军受了重伤,住院了,然后把父亲随身带的一块怀表交给母亲,那不是一块普通怀表,会打点报时。母亲一看,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如果只是受伤的话,怎么把父亲这些东西都带回来?

  噩耗最终没有瞒住,坚强的母亲在悲痛过后,立即决定瞒着年迈多病的祖父母,赶紧托人找遗体。第二天,红十字会派了一辆汽车去村里接回父亲遗体。当时跟随父亲的训练团学员也几乎全部殉国,阵亡学员的尸体被村民就地埋在土路东侧。

  7月29日晚22时左右,我跟着母亲和家人,趁着夜色,提着箱子和包裹,扶着父亲的灵柩离开了东四十条40号,从此开始了8年的流离生活。父亲的灵柩安放在哪里,这成了一个大问题。母亲再三考虑,决定先暂放于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因为笃信佛祖的祖父母常去那里烧香,寺里的老方丈仰慕佟将军为国献身的精神,冒杀头之罪把父亲的灵柩埋入柏林寺东跨院的地下,只砌了一个花池掩人耳目。老方丈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结束。父亲的灵位写着“先府君胡先生之灵位”。“胡”是我祖母的姓。从那天起,我也把原来的名字佟荣芳改名为胡荣芳。

  安排好父亲的灵柩后,我们一家先是躲进了东交民巷法国医院。几天后,悄悄搬到东裱褙胡同自家原来的空房子。我后来和姐姐佟亦非偷偷跑到东四十条,见家门口不时有日本汽车和日本人进进出出,一打听,家已经被日军头目南本公使霸占。

  为了避免被日本人知道身份,我们一直隐姓埋名,迁居陋巷,我也不停地换学校,就是怕别人知道了身份。那几年,也有一些人知道我们的身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否则我们也无法度过那段艰苦岁月。

  母亲为了一家人,想尽办法谋生。在火药局三条一个3米宽、十几米长的小院里,她支起了一架新买的机器,用这个机器,母亲可以把买来的白线织成袜子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配给的棒子面。和从乡下逃难的亲人一起搬进这个破旧的小院后,家里再也没有任何积蓄,母亲的收入维持着20多人的口粮。

  1944年我考进辅仁大学,有一次被伪警察局抓去,说我参加了某种活动,母亲为了救我,将一只金手镯卖掉。那是结婚20年时,父亲为母亲订的礼物,也是全家最后一件可以变卖的东西。为了避免受到迫害,我只好休学,离开北平。

  这样的悲苦岁月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结束。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的国葬,将父亲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兰涧沟的坡地上,并将西城区的一条街更名为佟麟阁路。沿途,数万民众自发摆设供桌、祭品。抗战胜利后,我们才第一次能扶着父亲的灵柩痛哭一场。

  现在想起来,稍感遗憾的是,我至今都不知道那位冒死为父亲保留8年灵柩的方丈的名字。

  壮志未酬

  父亲原名凌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一农民家庭,是满族人。7岁时拜舅父胡先生为师,熟读经史,擅长书法。16岁时凭书法功力考入高阳县衙做了缮写员,每月可挣10两银子养家。

  父亲不甘于县衙中的刀笔吏生涯,1912年20岁时投入冯玉祥的部队。由于父亲能文能武,很得冯玉祥赏识,升迁很快。在冯玉祥麾下,从最初的哨长、排长、连长,一步一步升到营长、团长、旅长、师长乃至军长。在长达27年的军旅生涯中,父亲的练兵一向以严格著称。他也是冯玉祥西北军中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父亲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中国军人,律己、爱国。他特别崇敬文天祥、岳飞,在张家口任职时,在馒头山上盖了座岳飞庙。他常说,如果我们国家多几个文天祥、岳飞,就不会被欺负了。

  多少年以后,父亲当年的部下仍断断续续找到我或者写书,回忆当年的佟军长激荡人心的言行。“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父亲有一次在给军训班讲课时专门安排了一个特殊内容:看工匠师傅怎样磨大刀。他对学员们说,今天他们流汗磨刀,就是为了拿日本人的血试刀。那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就是写给当年29军在喜峰口英勇杀敌的赞歌。

  每年的清明和7月28日,我们全家都会去父亲墓前祭拜。每次去,我都会默默对父亲说一些话。我经常想,父亲以己之死唤醒了一种更强大的民族精神,他的血没有白流。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8 21:21:24
文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77
积分:122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6月17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文痴

发贴心情

佟麟阁、赵登禹殉国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郊区发动进攻,与中国守军展 开激战。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阵亡, 这是中日大战最初为国牺牲的高级将领。


   佟麟阁(1892-1937年) 原名凌阁,字捷三,高阳县边家坞村人。少时因家境贫寒而就读于舅父胡老先生门下。舅父党以班超投笔从戎,岳飞精忠报国等英雄故事启发其爱国思想,佟敬慕先贤,立志从军报国。
  1908年,经友人介绍,到高阳县公署做了缮写员,亲眼目睹了贪官污吏取豪夺、无辜百姓倍遭欺侮的事实,由此萌生改革腐败政府的愿望。
  辛亥革命前袁世凯受命在北方编练新军,其左路军前营营长冯玉祥在景县招募新兵,佟麟阁参加了冯的部队,先后为左哨哨兵,哨长,第二年升为排。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后,担任师长。1927年佟麟阁驻军天水,兼任甘肃省陇南镇守使。1928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再次北伐。1929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将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编为第二编遣区,辖12个师,佟麟阁任暂编第十一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蒋。佟任二十七师师长,驻防西安,讨蒋失败后被迫交出军队。反张学良将冯军宋哲元等部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佟任副军长。1933年1月1日,日军侵占山海关,三月热河失守。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会成立,佟当选为同盟军军委会委员和常委,并兼任第一军军长。华北事变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平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佟麟阁受救亡运动的感召,又加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大学委训练班主任。
   “七七”事变发生后,佟麟阁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会上他说“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性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二十九军官兵响应佟的号召,在保卫卢沟桥战斗中,顽强抗击日军。
  7月28日,日军由通县、丰台调集陆海空军进犯南苑。驻守南苑的我方官兵仅有2000余人,佟将军与星夜从任邱赶来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指挥部队英勇打击日军。在与敌人顽强的战斗佟将军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将军裹伤,佟执意不肯。敌机又来轰炸,佟将军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将军为陆上将,生平事迹宣传史馆,以彰忠烈。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赵登禹(1898~1937)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山东菏泽人。字舜诚、舜臣。1914年投第16混成旅冯玉祥部当兵,历任排、连、营、团、旅、师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任冯军第四路宋哲元部第25师师长。冯玉祥兵败下野,赵登禹率部随宋哲元入晋,被张学良收编,任第二十九军37师109旅旅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与日军激战4昼夜,毙敌5000余。旋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率部回驻察哈尔 ,后移驻河北河间等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赵登禹指挥南苑驻军英勇抵抗。赵登禹右臂中弹负伤。佟、赵率部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为日军包围,赵登禹被日军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无事聊栽三棵竹,扛到池边作钓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7/8 22:03:51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6406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