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秘的桃花源
全程考察夷望溪使我们发现了神姿仙态的凌津湖。当她第一次在眼前展开面容,我立刻被她的美丽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洁净、舒展、恬静的秀美。
随着考察的深入,更有了深入读它的冲动。这是因为爱而产生的欲望与冲动。随着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深入读它,渐次有了读她千遍也不厌倦的感觉,这决不是“读你的感觉象三月”。就象当你深深的爱上一个人时,你决不仅仅是爱上她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她值得你爱上的决不仅仅只是这些。
我于是全方位、多视角地去体察、去领会、去感悟,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在月夜、在星晨、在朝晖、在夕昏、在春和景明时偕伴徜徉在田间小路;在仲秋明月夜与友人泛舟湖上;在秋日暖阳中一个人独自品味;在风霜雨雪中孤独的冥想。这其中有与大自然的交融、有与百姓们的勾通、更有对造物的深入理解。
因此而有了我浪游的脚步从不同的路线,偕不同的游伴,在不同季节对这一方山水的深入。
凌津湖是沅水的五强溪水电站建成后,出于水力资源梯级开发的需要,修建凌津滩电站而形成的。凌津滩电站是一个低水头电站。五强溪电站源源不断的水源使这个江段形成了一个水位相对衡定的人工湖泊。
沅水的滩多水急是有名的,这在沈从文的文章中曾有描绘。有一位从事航运工作的老朋友也向我描述过他支援三线建设运送物资时的情景。船只逆江而上过急滩,需借助岸上的绞滩机。
正是这个人工湖泊的形成,使清浪滩等好几个名滩被淹没在水中。从而也使一些小支流变成了美丽幽静的港汊。加上公路、铁路等新的交通网络形成,使沅水航运的繁忙不再,从而给这里保留下一份隔绝浮华尘嚣的宁静。
第一次造访是我与时弟二人。由桃源城北驱车数十里,到达仙人溪,从仙人溪乘渡船过沅水,抵达南岸的兴隆街。到得江边,才发觉这段沅江的水质是如此之好,清沏的江水,水深一、二米处的鹅卵石与游鱼仍历历在目。秋阳明媚、秋风和畅,江水一碧如蓝,连拍击岸边的浪花,都象几十年前儿时记忆中的湘江水那么可爱。
兴隆街是沅水旁的一个名镇,航运的衰落使它的繁华也衰落了。正是这种衰落,使它相对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小船簇集的码头,拾级而上的小巷,临河的吊脚楼,连街上的居民的脸上似乎也写着繁华过后的落寞与平和。
在兴隆街落脚后,雇一辆摩托车,到竹园电站访知青老友虢国强未遇(到非洲援建小水电去了)。
在竹园河坝流留一阵,领略了一番竹海风光后,又沿着曲折的乡间小路驱车近二十里,到达夷望溪的入沅口。
夷望村原来有个由林业部门设立的竹木检查站,现已废止。一排红砖平房,住着二户农民。走到溪边,只见土岸旁桑荫下泊着一只乌蓬小船,那是一种在湘、资、沅、澧都能看到的打鱼小船。宽不盈米、长约丈余,仓板上摆放个火炉,烘着些小鱼,乌蓬上晒着些鱼干。船头坐着的老太太,梳理整齐的满头白发透着精致。船舱中一位精瘦的老爷爷正收拾鱼网,听到我们请求渡往水心寨的要求,老翁摇摇头,诚恳地说:“不是我不想赚你的钱,实在是船太小,怕出事。”
见如此,我们不好勉强,便坐在岸边的草地上与他们聊起来。由此知道二老都已七十多岁了,原是辰溪县渔业社的职工,现在单位已不存在,因此也没有退休金。虽然儿孙满堂,但子女们都过得艰难,于是仍只有出来打渔为生。
因为我从小在湘江边长大,看到过大风浪来时樯倾楫摧的惨状,因此问道:“遇到大风浪你们怎么办?”他平静地笑笑说:“不怕的。”
我当然领会这“不怕的”三个字的含意。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历来这样,自然的大风浪、社会的大风浪来了,能躲就躲,躲不过就身家性命认命。这就是简单的“不怕的”三个字的潜台词。
碧水青山,渔舟一叶,江湖浩渺,白发乌蓬。自然界以及人生境遇之反差是如此强烈。看到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感慨系之。
我很后悔没有带一个照相机,不能将他们生存、生活的影象资料记录在案。告别了二位老者,另找船渡到水心寨。
水心寨是一座双峰连体,高约百米的丹霞石岛,端端正正地矗立在夷望溪入沅水的溪口中央,前面是宽阔的沅水江面,左右两边是崖壁夹峙的狭窄水道,形成了一处天设地造、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景。水心寨山尖上,据说曾是南宋时湖匪杨幺训练水军的指挥台。
从石岛的小码头拾级而上,半山腰的石壁下搭着个小草棚,一位信佛的婆婆住在里面。再往上,岩壁上凿出来的石级坡度在70°到80°以上。石壁上安了铁链,初来乍到的胆小游客,攀登时难免腿软心惊、战战兢兢。登上岛尖,沅水这段的景致美不胜收,尽收眼底。远处是烟波浩渺的江面,黛色的山峰隐约在烟雾中,仙人溪、兴隆街依稀可见。江面点缀着几只淘金船、打渔船。对岸的村落、田畴象在图画中。欣赏之余,披襟临风,真可谓是“其喜洋洋者矣!”
在水心寨烧香一柱后,与佛婆攀谈。她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溪两岸的地貌形势,如数家珍般的指点着:那两个小山头是麒与麟;那两座小山是狮与象;那两个山包又是钟与鼓;远处丹霞崖壁上的图案象一弯明月,联系起来便是“麒麟狮象,明月照钟鼓”。
我惊奇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沿着他们的思路意会起来,的确是蛮有意思的。
如果说第一次探访,已经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则后来雇船深入寻幽探胜,以及徒步沿溪攀山直至竹园河坝的经历,才让我深深地体味到这段山水的妙处。说她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来未识的桃源仙境,是绝不为过的。
清沏幽蓝的溪水,在夷望溪口至焦林坪十余里间波平如镜。逶迤而入,画面在不断地曲折中展开,一会是劈面而来的丹霞石壁高耸;一下又是宁静河湾、竹丛拥抱着农舍;一下是野渡无人的河埠;一会又变成拱桥、土路阡陌纵横的村庄。沿途的竹枝树尖时见栖息的白鹭历历在目。时而见双凫潜游、鸳鸯戏水;时而是牛羊食草、鸡犬相闻;时而是鬼柳樟梓浓荫如盖;时而是山花照面、藤萝纠缠、浣女归林;时而是农夫劳作、儿童嬉戏,一派男耕女织的气象。恬然、幽静中透着安宁,与世隔绝中透着平和。
到了焦林坪,地势在此豁然开朗,溪面在开阔中形成一片片小洲与冲积扇,从而也形成了数百亩良田。在农田的中央,一株树龄千年胸径近2米的古樟浓荫如盖。河滩堤岸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河中点缀着一只鸬鹚船正在捕鱼,一派怡然自乐气象。
回程途中,我站在船头,情不自禁地指着一面突兀劈面而来的光滑石壁说:“在此壁上撰刻几个汉隶大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源仙境的意境,就画龙点睛、豁然而出了!”
从凌津滩电站到五强溪电站大坝下,有近约百里的水路。你要是想领略凌津湖的妙处,可邀几位投契的朋友,雇机帆船一只,在兴隆街早场上买些新鲜鱼肉果蔬酒水之属交给船家。如事先准备一些新鲜玉米棒、熟红薯之类更好,这一天的日程就基本满满当当安排好了。余下的就是享眼福、享口福了。你就在这闲暇之中,把城市生活里积累的烦恼与焦虑心情地抛洒出去吧。
最好脱掉你的鞋袜,剥下你的西装,坐在船沿,将脚浸入清沏的江中,洗去你的忧愁。或者伫立船头披襟临风放飞你的思绪。你可以放心,不会有单调重复的景色疲累你的眼睛,目不暇接的美景会不断迎面而来。沿途延绵的丹霞地貌会不断地迎接你。有乱石崩临的石岸;有土堤延展的村道;有浓郁的柳荫下躲着的渔舟、鸭棚;有草滩平展、牧童、牛羊点缀的洲渚;有鹅鸭成群、白鹭、苍鹭参杂其间的港汊。
春天有映山红等野花映照江边;秋天有大丛大丛娇艳的木芙蓉、美伦美奂的黄花石蒜开在荒岸上;更有引起无限追思的纤夫路在石壁下蜿蜒。沅水边的名镇兴隆街、柳林汊、麻衣洑更是会激起你对前人足迹的怀想,使你想起被放逐的屈原、从军的沈从文、反叛者杨幺们,以及历代的船工、排客、纤夫、娼女们的生活足迹。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散落在这些山野、江中及河沿的村镇里。
多次的造访,使我在这方村野市镇交了一些朋友。其中有兴隆街开饭店的郭胖子、有竹海中陈柳溪的王金堂、有水心庵上的陈婆婆、有驾机帆船的黄姓夫妇。他们相貌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一律善良、勤劳、坦诚、平和、热情。
有次带着燕儿及溪溪等一班学影视的同学去领略竹海风光,径直驱车开往陈柳溪,那是竹海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陡峭的土石车路走到尽头,仍需在竹林中走一里多蜿蜒的羊肠小道,幽深的竹海深处山峡中躲着几处散落的农舍依山旁溪而建。王金堂的家前面是页岩片石垒砌的石级。拾级而上宽阔的水泥坪前是一排木结构的房子,客厅、居室、厨房、猪栏、厕所、仓房,安排得井然有序。厨房后面由山上引来的山泉直接流到水池中又源源不断地流向沟中。房屋周遭收拾得干净整洁,给人一种纤尘不染的感觉。连他家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是那么和善亲近,似乎心灵有种超然物外的洁净。
告别时,王金堂远远地送出来,仍依依不舍地说:“每次你们来,总是来去匆匆,哪次也在这里住几天啰。”我点头答应,可是至今没有满足他的这个愿望。
多次的深入,多次的流连,使我对这方水土有了不同的体味与感悟。它象是地质地理变迁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有造物之手的打造;又象是历史时间之手留下的一个没有被破坏殆尽的社会生态系统,有岁月的沉淀;它更象是一个清水出芙蓉的朴素村姑,全无雕饰、秀美天成。在当前旅游景区打造高潮之中,不知为什么它暂时躲过了这场浩劫。
这里离桃花源景区只有几十里路程,桃花源景区已楼堂馆所密集,人工景点密布,高大的牌楼虽然有书法高手撰写的名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虽然有秦人洞之类的古迹,但《桃花源记》中的意境,在此地已荡然无存。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所以成为名贯中外的文学名篇,除了他非常精彩的文笔外,更重要的是他描绘了一个人类共同憧憬的理想国境界。讲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乌托邦故事,构想了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样板模式。
这样的样板模式,其首要内容是保存好那个地方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保存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要破坏了当地的人文环境氛围,不要斩断了流传有序的历史文化。我发自深心地认为,已在夷望溪与沅水的这片流域,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桃花源。因此也深深地担忧着这方的山水生态和社会生态会遭受旅游开发的破坏。
正是这种担忧,使我在心中构想了一个保护方案,“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正在大规模进行着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这种几乎是有意推行着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活方式,决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方式。我们民族对桃花源式生存的追求,应该成为永远的追求。
中国要走出极权文化的历史泥坑,首要任务是全面的社会分权。分权的千头万绪,首先可以从中国社会的基础——乡村开始,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乡村社会,必然应该是一个自治型的。这是社会分权最安全可靠的路径与入口。最高当局可以考虑建立乡村自治试验特区。我建议将一个这样的特区就建立在这一方土地上。
以建立这样的特区为基础,结合打造一片旅游开发实验区,就不会重蹈旅游开发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大破坏的复辙。
它首先应该尊重的是当地居民的意愿;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当地居民的利益。因此必然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而非急功近利的开发。
乡村建设,首先是和谐乡村社会的建设,决不是进行大规模乡村建筑改造。一切设施的建设一定要慎之又慎,可以采纳文化学者的建议,通过村民组织的讨论通过。尽可能保留、恢复原有风貌,让一切人工建筑尽可能融入环境、融入自然、融入这方土地的历史风貌中。
对外来建筑样式,引入时要慎重。此地本土产的建筑外观材料有竹木、有卵石、页岩,外在的质朴与内在内容的引入现代设施并不矛盾。真正好的生态旅游,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与毁坏人文环境为代价。
对于准备插手这方山水旅游资源开发的当代权力英雄和财富英雄们,我要郑重提醒你们:请千万高抬贵手,不要进行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谁要是无所顾忌地毁坏这个隐秘的桃花源,我将代表此地的老百姓与他们的子孙、代表上苍,对你们的开发行为施以最恶毒的诅咒!使你们在心灵上永世不得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