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旧事之二十七—水稻良种
甘棠公社乐群大队有十二个生产队。乐群一队地处距甘棠北五华里,在至建国大队的乡村公路的石碑桥西边,由北从建国大队里面流出来的一条溪涧和东边从乐群九、十队里面流出来的一条溪涧团团围住的平原田陇之中,田地平坦肥沃,仅仅在公路的东北方向,乐群二队到五队的明家团后的山坡上有二十来亩山坡田,其余近五百亩水田都在这两条溪涧的田陇之中。当年,靖县的水土保持还算可以,很少有大的山洪爆发。但是,只要春插后这两条溪涧涨水,将陇里的田淹没了,队长和社员都满高兴的。当初,我还不解这是为什么?应说田地遭遇水灾被淹没了,应该痛苦才是。后来,会计告诉我:这里只要田被山水淹了,水退后田里留下一层溆泥,这就等于帮我们施了肥,保证可以大丰收;同时,因为遭受水灾可以上报灾情,要求公社减免征购粮。公社领导来视察灾情时,全队的男女老少都跟着退去的洪水在田里洗禾、补蔸,在和水灾作斗争。到秋收时,果然是个大丰收。
六九年下半年,公社将乐群一队恢复为公社良种场。(这时,乐群大队就只有十一个生产队了。)良种场就必须要有良种,这良种从哪里来呢?又只有找知识青年想办法了。公社了解到建国七队有位长沙女知青,叫倪京。她父亲是南下干部,当时任农科院革委会主任。公社领导请小倪姑娘给父亲写信,请求支援水稻良种。经过小倪的几次信件联系,省农科院同意支援甘棠公社几吨各种水稻良种。公社领导将小倪父亲的回信交给我们良种场,蒋队长邀上公社农技站的农技员带上我,请了一台铁牛55大拖拉机日夜兼程颠簸着向长沙赶去。拖拉机的驾驶楼是直接连拖拉机的轮轴上的,中间没有象汽车一样的缓冲的弹簧钢板,加上那时的砂石公路破烂不堪,这一千多里路颠簸到长沙,真的是屁股颠烂,盆骨颠裂。好不容易到了长沙,先将拖拉机停放在五一广场的停车场。(即现在五一广场西南角,中山大厦的位置。)可见,那时连拖拉机也可以上五一路,而且还经过五一广场。第二天,我借了两部自行车,和蒋队长先去农科院联系,找到了倪老,他很亲热的接待了我们,并嘱咐办事人员尽可能给予方便和照顾。和办事人员联系好后,第三天,我们带上拖拉机到农科院的仓库交款,装上了整整一大拖箱选购的各种水稻良种。第四天,我们装着水稻良种的拖拉机摇摇晃晃中颠簸着返回靖县了。当时,以一个公社之力,能在省农科院拖到一大车最优良的稻谷种,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这里就有女知青倪京和知青父亲的功劳。我至今也深深的记得这些。(倪京下放的建国七队是在同会同搭界的深山老林边,条件相当艰苦。公社也没给予她特别照顾。)
水稻良种很顺利的拖回良种场存入仑库。公社为了增强良种场的技术力量,将公社农技站的农技员和共大知青没有忘记等以及一批能歌善舞的男女知青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共有十多人调入良种场。良种场利用这批有生力量和省农科院购回来的水稻良种,第二年就获得一个更大的丰收,场里的收入也跟着增长。一是产量的增加,二是交公社粮站的良种价格也要高些,各个大队、生产队也都到良种场兑换水稻良种。我相信:这批水稻良种不但在公社良种场起到了增产增收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甘棠地区的增产增收一定也起到不可姑量的作用。尤其是一步就接近到省内的先进水平。更让社员知道新的科技和优良品种一定会带来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