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兰也曾有一段伤心往事,上世纪90年代初,芬兰经济与社会经历了相当差的状况,失业率高达20%。因为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原本依赖的苏联市场为之崩盘,销往苏联地区的各类产品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造成经济萧条,遍地都是倒闭的企业。当时的芬兰,要往哪里去都不清楚了。十多年后,芬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该国在这几年中经常出现在国家竞争力排名榜首,而且年复一年地名列前茅。
芬兰没有亚洲人熟悉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芬兰国家竞争力的真正基础,其实就在这个国家扎实的国民教育、清廉自律的公私体系、平实有效地生活模式和珍惜目前得来不易的建设成果的心态。
不少人问芬兰成功的“秘诀”何在?芬兰人大多总是腼腆羞涩的回答:“没有秘诀,就是求生存,老老实实地扎稳根基”坚韧与吃苦,不自夸、不自满、靠着实在的基础与那股坚毅的精神,“吃得了苦,就能生存”就是今天的芬兰。
芬兰的进步是种不彰显,很隐性的,他就象一杯“白开水”,芬兰城乡差距不大,图书馆分部全国,所有上学的孩子都有营养午餐,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没有人付不起学费,因为国家平平实实地把教育建设落实到了实处。
这些看不到的东西,正是其竞争力之所在。
摘自文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