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童年


<DIV><EMBED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src=http://www.aswis.net/100000/clock/clock1.swf width=120 height=12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DIV>



[接上]
吃螃蟹的味道早己记不起了,可用树枝树叶烧螃蟹的情形还是记得很清楚。幼儿园西南面的桃园村陡坡下有一个大山洞,大人们说那是抗战时的防空洞,这洞有多深?我们不知道,只记得那时我们几个调皮的小男孩经常点着从山上松树根上挖下的松明往深处进去过,但每次都没有走进去多深,转了一个湾后就是黑漆漆的,我们还是有些胆怯,就被里面的阴冷潮湿和恐怖阴森给吓了回来。这洞口有几人高,我们就是在这洞口边多次烧过螃蟹吃。那时烧火也烧不好,一堆干树枝和干树叶也烧不旺,烧得螃蟹来那眼泪水都熏出,有时那脸还成了鬼画符。
一般螃蟹烧变了色就吃,大家你一只腿我一只腿地扯下来放进嘴里咬,那吃得出什么螃蟹味来,可有吃就有味。
这也难怪,那个时代的我们那像现在的儿童这样有众多的好吃食品可供选择地吃!饭能吃饱肚子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那时按人头和年龄定额的计划粮食、油和大多数需要票证配购的食物那里能满足儿童们好吃的天性。我记得绝大多数家庭内一般时候是没有零食可吃的,就是过年过节也只是有点象征性食品让我们少许尝尝鲜,那有什么不想吃,或者是吃得厌烦了的东西。只有吃不饱,喝不足,和吃了还想吃的东西。我记得在班上做手工劳动时,那食堂熬出来的浆糊我也偷着吃过。
这靠山吃山倒是让我们还真是生长在了一个好地方。这XX山上的野果子倒还真给了我们的童年带来了不少的口福。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山上有好多的野果子可以采摘,可以吃。如在卫生科塘的西北角上不远处有几颗好大的酸枣子树,每到这时,那树上的酸枣子还是青绿色时就有比我们大一些的小哥哥们在那里爬树攀折,到果实金黄时那树上就只有那攀折不到和逃过了无数石头没被打掉下树的不多的酸枣子了。
捡酸枣子就要去得早,还要勤快,眼晴尖,舍得在树叶刺丛中去寻找。捡来的酸枣子我们男孩子是从不洗的,就用手,或是在衣服上擦一擦就塞进了嘴,那还讲什么干净不干净,卫生不卫生,一句话:“不干不净,呷哒冇病”。
如幼儿园西门口,桃园村上坡的石级处的那一颗鬼爪子树,不也是还没等熟透那枝丫就几乎光秃秃的了吗!
最多的是山上的毛栗子和野板栗,转栗子、它栗,因为它们多,所以到熟了时还有采折的。
除了秋天吃的这些外,还有其它季节可以吃的。如五月的槐花,桑树上长的桑果,还有一种我们叫牛奶树上生长的大红球状果,那时叫它“牛奶它它”。
这种大红球状果的树为什么我们叫它牛奶树呢?是因为这种树的树枝折断后从折断处会流出一种像奶一样的乳汁,这种乳汁能不能吃不知道,也没听谁说过可以吃,我们也没谁敢去尝试,但这树枝上长出的果实外表几乎有乒乓球那么大,可以吃的仅是那红红的外表一层,我至今还不知道它真正的名称叫什么,但我记得小时侯吃过它好多年。
还有月季花长出的新枝芽,折下来剥去外面那层新皮就能吃,脆脆的,还带一点酸甜。
还有美人樵开的花,那花蕊处真有一点花蜜,将花朵摘下,去掉花托,将花萼放入嘴内吸吮,那蜜一般的甜直入喉嗓,沁人心肺。如美人樵一样可吃的花还有白茶花。
另外还有茅草根,梧桐粒粒、野柿子,乌泡子、金樱刺果、茶片………。
[末完待续]










[接上]
幼儿园的教室,洁白的墙壁,绿色的门窗,连桌椅都是绿色的。我们的教室就在侧门进去右手边的第一间教室。教室前后有二张门出进,教室内的西向是一块大木黑板,黑板前面没有讲台,老师就是站在黑板前为我们上课。
教室后面的墙上在离地面一米高左右钉有一线木条,木条上钉有许多竹钉,竹钉上都挂有手巾,这些手巾就是小朋友个人洗脸搓手用的。木线上粘贴了许多小朋友们画的图画,几乎每个小朋友的都有。内墙角有一个小木柜,木柜有许多小格格,这是为小朋友存放口杯用的。
那时幼儿园小朋友的特色就是每人身上系一个白色的小兜肚,兜肚左肩下用别针别着一条小手绢,这是幼儿园的要求,每天早上进幼儿园时老师都要检查,忘带了的如果不是家长向老师解释,老师就会责令其回家去拿。
小朋友上课用的是绿色的长方型的矮桌,上课时,每张桌前坐四个人,二人背朝着桌子二人背着桌子坐着,也有六个小朋友共一张桌的,那就有二人要坐在桌子的两个侧边。
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课时,两只手必须靠在身后,腰要伸直,人要坐正,二只眼睛还要望着老师。
那时幼儿园的大班也等于现在的学前班,有筒单的识字、拼音、算术、手工劳动、音乐和美术课,只是课时不多,每天好像就四节课时吧,其余时间不是老师带领着我们玩游戏,也就是小朋友们自己自由活动。上课与现在都差不多,只是条件不同,没有现在这么好。
那时的学习用品都很稀贵,一般时候老师都是要求小朋友用石板石笔,或者彩色木板和粉笔来写字、画画、做算术。那粉笔、石笔要用得手都拿不住了才能丢弃,不然,老师和同学们看见了还会指责你不懂得节俭,只会浪费。
那时的白纸和彩色蜡笔都属珍贵的用品,那有时时可能用的。一般时候都只能用石笔和粉笔,只有画出来的图画要用作评比,比赛,要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时才有那白纸和蜡笔拿出来供我们小朋友们用。
我记得那时一盒彩色蜡笔要6~7分钱,比我们一个人吃顿早餐还要贵,一个练习本十几页,买要三分钱,而三分钱就可以买一个大馒头了。在那人们生活水准普遍不高的那个年代,三十多元钱就是一家几口人的全部生活费,一分钱都恨不得扳开做二分钱用,你说还会舍得在这些上面去多花钱吗。
那时,我们一个人能有一块好一点的石板,一支石笔用,也就让我们满足了,有的人家兄弟姐妹好几个,还不可能每人都有一块完整的石板和一支石笔呢。不过那石板、石笔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可以随你画写,不要了擦擦就可以了,只是携带不方便,有好重、好厚,又容易打烂。有好些小朋友的石板就是在石板边钻上二个洞眼,再用绳子串在洞眼里背着石板上下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我们学会了简单的拼音,拼音字母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既好记呢又好听。百以内的加减法十以内的乘除法,以及口诀表,并认识和知道写一些常用的字。
那时坐在教室里最喜欢上的课是图画课,尽管是在彩色木板或石板上画,可还是兴趣十足,因为,它可以让你自由的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除了房子、太阳、草、树,还有一些小动物,如鸡、鸭、猫、狗、小白兔等这些大家都喜欢画外,另外,女孩子爱画些什么花呀、鸟的,而男孩子就爱画飞机、大炮、机关枪之类的东西。也有画人物的,如画工人农民伯伯、阿姨和解放军叔叔等,我就爱画带枪的解放军叔叔。
那时的男孩子,大多喜欢解放军叔叔,连在路上见到解放军叔叔都会主动的上前去亲热的叫上一声 “解放子叔叔好”。有时还会拉着解放军叔叔的大手,向他们问这问那,有的还会强求着解放军叔叔要求解放军叔叔给说上一个故事,而特别想听的是一些打仗的故事。
如果是看见身上还带着枪的解放军叔叔,那更是喜欢得下不了地,也就会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理由的要去摸摸他们身上背着的枪呀,那真正的枪,而那摸到了真枪后的感觉和幸运的神态,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以此还可以在小同伴们中美美的炫耀一番——我摸到了真正的枪了······。
对解放军叔叔的热爱,在大部分的男孩子的心目中几乎达到了无限崇拜的地步。就连平时走路,说话,以至一个动作,都想模仿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去做。
[末完待续]









[接上幼儿园的回忆]
那时候,大部分小朋友的家庭都不富裕,有的小朋友一年还难得穿上一件新衣服。所穿衣服,不是哥哥姐姐穿过了留下来的,就是父母亲的旧衣服改的。即使是新衣服,也很少是在商店里买的,不是父母亲自己手工做的,也就是请裁缝师傅到自家来做的。都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普通衣服,那有什么花色式样,只要能穿上遮体保暖就可以了。要是谁能穿上一件在对河城里,黄兴路上的儿童商店里买来的一套小军装,连衣裙或花衣裳,那肯定会让其它的小朋友们都羡慕得要命,真恨不得要他脱下来,让自己也穿了试试。
我记得我们这一般男小朋友中,只有强、周、旭、建和钧等有过这样的“荣耀”,那旭、建和钧还是那蓝色的海军服,上衣扎在裤腰里面,肩膀后面还有一块好大的披肩,无沿的海军帽后面还飘有二根飘带,真是漂亮极了。那时,我是多么想要我母亲也为我买上一套那样的海军军装呀!然而,这一现在看来及为普通的愿望在那时却是我的梦想,一直都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虽说每年过年都还有一套新衣服穿,可那都是母亲,或者是外婆用手工一针一针的缝制的,连鞋子大部分都是她们手工做的,很少有从商店买来的穿。
从小,我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去参军,要当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的保卫祖国的边疆,要到台湾去打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解放台湾,解放全世界,让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能跟我们一样过上欢乐幸福的生活。
想当兵,连做梦都想当兵。后来,尽管一生中还是遇到过二次当兵的机会,可都没有去成。第一次是自己丢掉了,第二次却是被别人挤掉了。时至今日,这把年级了,还在为这辈子没当过兵而深感遗憾。
手工劳动,一般就是折纸、剪纸,有时也搓搓泥巴。
折纸,在当时那个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可玩的年代,折出来的纸玩具还真成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你看,现在的儿童,那还有什么心思去折那些纸玩意。
一张纸,可以折出多少种东西来?这可能从没有人去想过,计算过,可能也是无法计算的事情。
如:折成飞机、船、枪、衣服、帽子,还可以折成猪头、小鸟、青蛙、鼓风机………,仅飞机和船就可以折出好多种。
那纸飞机折出来,要让它能飞得高飞得远,那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有平衡度,头、尾比重适中,两翼大小适宜。折好了,它可以一抛出去就飞得又高又远。折不好,抛出去以后,它就会一头栽了下去,有如被击中了的飞机。
有一种滑翔机,不要用力抛,站在高处轻轻向前一推,它就能平平稳稳的飞出好远。
有的折成一种如风箱式的小玩艺儿,手拿着一张一缩的那前面小口就有风吹出来,男孩子的恶作剧就是将里面灌上泥灰,让泥灰喷洒出来。
还有那小青蛙,折好后放在桌面上用嘴去吹,那纸青蛙就会在桌面上一蹦一蹦地向前跳起来。………
男孩子折纸不如女孩子,女孩子认真细心些,有的女孩子心灵手巧,就用糖果的包装纸,也可以拆出好多各种形态的小人儿来。
还有用一张纸对角折一下,再沿对角线从四角向中剪开,不要全剪断,中间留上三、四公分不剪,再将四边的八个角,间一个拿一个的在中间连在一起,用浆糊贴上,再用大头针从中心穿过,固定在一根小木棒上,这样就成了一个“纸风轮”,“纸风轮”经风一吹就会转。有的还在转轮上图上颜色,做成彩色转轮。那时,我们经常做这种“纸风轮”玩,拿着它一面跑,一面叫:“看我的转起来多好呀!”
搓泥巴,就是用泥土做小玩艺。那时的橡胶泥也是奢侈品,幼儿园里用的都很少,老师教我们搓泥巴,一般都是用白胶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泥巴做成许多小玩艺,有小泥娃娃,小动物,枪,炮,军舰,还有一些日常用品等。
[末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