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嘎一岁梗滴!
还有过多的相象?不可理喻!









[接上幼儿园的回忆]
大学幼儿园三面环山,坐落在XX山东面山脚下的峡谷口,这里周围绿树丛丛,鸟语花香,有着独待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我家那时住在民主村的15号,从我家去幼儿园,大多数都是从马路对面的建设村食堂北边的那条小路经一舍、灯光球场、三舍食堂、锅炉房、池塘,再沿池塘边小路拐进去,拐进去不足五十米就是学校的苗圃,苗圃从池塘边向峡谷伸进去,一直到谷底。在池塘与苗圃的交界处有一条叉路,小路直接横穿过苗圃,而叉路仍朝山谷内去,在前方五十米开外处再横穿过苗圃,朝桃园村去,我们上幼儿园一般不走此路,而是在叉路处就沿着那条直接横穿过苗圃的小路去幼儿园。
小路的叉路处还有一条大路往上插入上山的大路,它在登高路上山的大拐弯处,这条路走的人很少,因为从幼儿园和桃园村出进的人不是上山的人是不会走此条路的。
路边的这口池塘人们习惯叫它生卫科塘,可卫生科还要从拐入池塘的小路处横过上山的登高路再上坡走上2.30来米才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叫锅炉房塘,或幼儿园塘,因锅炉房距离此塘最近,只隔一条小路,而幼儿园的直线距离也比卫生科要近,可它偏偏要称卫生科塘。
从池塘边的小路进去,小路两边各右有一线三四高的柏树,左手边柏树的开边是花圃,右手边柏树的开边种的全是小白杨树。当时的苗圃种那么多的白杨树是否有矛盾先生[白杨礼赞]的影响?不得而知,但当年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中国文化界的影响还是空前。
穿过苗圃,大约三十来米远就是幼儿园的大门。可到现在为止,这么多年过去了,连这里都全拆了,我仍是不知道这是否就是那时幼儿园的正门,因为在通往桃园村的那条路上,幼儿园还有一张门,而那张门从幼儿园房屋的布局上看更像幼儿园的大门。可我又为什么就不能肯定呢?那是因为我们走的这张大门进出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那张更像大门的进出人数,而门却是对着幼儿园礼堂侧面的墙。那张大门虽说进出人数少,却是正对幼儿园礼堂的正面。
幼儿园从布局上看,是一个大三合院。从桃园村路边这大门进去就是一块大三合土的操坪,操坪的两旁是二长线的平房,平房前都有通走道,这平房都是小朋友们的教室,每边各三间。操坪的正对面是一栋二层楼房,楼房的一楼为礼堂,礼堂是小朋友们室内活动的场所。二楼为寝室,是全园小朋友午间休息睡觉的地方。
楼梯在右手边的顶头,与右边的教室连在一起,在楼梯下方有一张门,从这门过去也有一线有走道的平房,这一线平房中有幼儿园的食堂和厕所。二层楼墙的左边,不到十米处就是我所说的不像正门的正门。从这门进来,右边通前操坪,左边通礼堂后面。这礼堂有一扇与前门一样宽大的后门,与前门不同的是前门外有通过道,而后门外只有门前一阶级。但阶级二旁均栽有一石榴树,这就是前门没有的。
礼堂后面也有一块比前面还大一些的操坪,只是这操坪中不是空的,坪中有一颗大枇杷树,几株石榴树,还有踏踩玩的“滚筒”、“跷跷板”、“荡板”、“转椅”、“小秋迁”、“爬栏”和“梭梭板”等游乐设施。
操坪除礼堂这面外,那三面都是用竹篱笆围着的篱笆墙。竹篱笆斜插成一块一块的菱形,有一人多高,上面趴满了滕蔓,而滕蔓又数牵牛花最多,每当牵牛花开满竹篱笆时,那真给园中增添了不少的光泽。
这操坪是我们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只要不是下雨天,天气又不是太冷,我们的游戏课和课间时间几乎都在这里渡过,这样,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在这里玩上一二节课时。
老师带我们在这里玩,一般都是做游戏,那时的游戏不多,可那时有的游戏却沿续了十几年,到我的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仍在带小朋友们玩。如“丢手帕”啦,“找朋友”、“牵羊买羊”啦,还有“击鼓传球”、“老鹰抓小鸡”、“小白兔和大灰狼”等等,我觉得这些游戏中最好玩的是“丢手绢”。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由大家推选一个人出来最先丢手绢。丢手绢的人拿着手绢绕着人圈后面走,心里却在选择着丢手绢的对象,然后走到他(她)后面时就将手绢轻轻地丢在选中人的后面,快速离开并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如果在此之前被丢手帕的人发觉并在他(她)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之前抓住他(她),那么他(她)就输了,反之他(她)则为赢。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围坐着的人都唱着一首;“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不论谁输了都要站到圆圈中央去表演一个节目,这节目可以是一支歌,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或是跳个舞呀什么的。我记得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在这方面比较出众,正因为她比较出众,同伴们又都喜欢看她表演节目,所以她在玩这个游戏时她也就被罚得次数最多,有时是刚刚下来一会又被罚了上去。这个她叫王XX,小小个子,圆圆的脸蛋,一双大大的眼睛,头上扎着一对翘翘的羊角辫,她不但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一直是我们班上的文艺尖子,跳舞骨干。
还有那击鼓传球的游戏与这差不多,也是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圆圈坐下,不同的是由中间一位被蒙上眼睛的小朋友击鼓,击鼓的同时那球就在围坐的小朋友手中传递,鼓声停时那球落在了谁的手中未传出,那谁就要站到中央去表演节目,然后这表演节目的人就坐在中间接替上一位击鼓人击鼓,直至下一位表演节目的人来接替。
那时,我是非常胆小怕羞的,在玩这类游戏时也就特别小心,总怕那该死的手绢或球落到我的身上而被罚上去表演节目,可是越怕就越有人跟你作怪,让你防不胜防,总是要上去表示表示才得过门。我记得第一次罚到中间时,因不知怎么好,急,都急得眼泪水出来了,还是小王老师帮忙解的围,叫全体小朋友们一道同我一起唱了一首歌,后来次数多了,也就没有那么胆怯了。
你表演节目时越是胆小、怯场,就越有人要找你,让你去表演节目,有机会时,我也喜欢寻那胆小的吵,看到别人着急的样子,我可真有些幸灾乐祸。在这方面那时我在班上说是胆小的,可还有比我更胆小的,我记得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一直到上小学后还是那么胆小,只要是要他一个人上台来个节目,他硬是不敢上台,如果遇上那位同学有意跟他急,硬是要拉他上台去,那他真会急出眼泪来,并且生气,我记得的就有好几次这样的事。
玩游戏就要唱儿歌,如“找朋友”的儿歌是:“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掬个恭,握握手,笑嘻嘻,大家一起,大家一起跳舞,再见。”
又如“牵羊买羊”中唱的是:“牵羊卖羊,一卖卖到荷叶塘,老板吔,买羊啵,买,买几羊,买一羊,一羊冇得角,买二羊,二羊冇得脚,买三羊,三羊四羊随你捉。”
还如“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唱的: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不能开,妈妈没回来,我们不能开,……。


[em05[未完待续]







[接上]
在这后操场里,除了老师带我们玩游戏外,有时还带领我们跳舞、跳绳和玩操场上的游乐设施,可那些游乐设施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玩多了也就缺乏了新鲜感,觉得己不好玩。老师在时玩一玩,一但老师不在,我们就开始玩自己的了。
女孩子和男孩子玩法不同,她们是跳橡皮筋、跳绳和跳房子为多,而男孩子却选择玩油板、洋菩萨和玻璃蛋蛋为多。也有男孩女孩都玩的滚铁环和打铊锣。有时我们男孩也爬树,将从竹篱笆和山坡上扯下来的滕蔓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再将连接起来滕蔓从这颗树牵到那颗树,和更多的树上,视它为电话线,爬到树上后相互打电话,有时还学着电影中的样子打游击战。还有就是从竹篱笆墙洞里钻出去,到篱笆墙外面去玩。
竹篱笆外往南是一条从桃园村山坡上流下来的小溪,溪有二米左右宽,这小溪流经这里后就流入了卫生科塘。溪水只在入塘处有近一米深,其它的地方一般都只有一尺来深。还有更浅的地方,那就是滩,这滩上半尺都不到,溪里的石头几乎全都裸露在水面。溪水粼粼,波光涟涟,清澈见底,透过流动的溪水,能够清楚的看到水底的石块,和块间游戏的小鱼、小虾,和偶尔横行于石头与石头间的螃蟹。
如果是太阳天气,那阳光透过树丛枝叶,照射在哗哗的溪水上,那溪水就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粼粼涟涟,闪着耀眼的光点,就像无数颗闪亮的星星。
我们大多数男孩子都喜爱到这小溪边来玩。水凉时,我们就将自己做的小船放入溪水中让它漂流。这小船有纸折的,也有用木板做的,从桃园村的山坡上放下来一直到池塘边有上百米远,一般纸船是行不了这远的,大多数纸船行不到一半时就会散架或翻沉,只有那木板船才能一路历经翻滚碰撞地到达池塘边。
放船时我们总是跟着船儿走,看着自己做的小船从山坡的溪水中淌激流,闯险滩,一路顺流而下。有时小船绕进了回水湾,盘旋在那好久不能出来,我们就用石头去打,利用石头激起的水浪将小船冲出旋流水湾。谁的船翻沉了就哭丧着一副脸,无奈地望着别人的船安然无恙而垂头丧气。而有惊无险的船主们却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有时还要气气那些不高兴的人,好像有点儿幸灾乐祸。
小溪在入卫生科塘时有一段暗溪,三四十米长,因为上面是路,下面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清,而这段溪水又有近一米深,所以小船流经这里时大家都看不到,只有到出口处眼巴巴望着,耐心地等待着小船的出现。
春夏到夏秋之季,溪水不太凉,我们也偷偷地下到溪水中去捉虾捉蟹。这溪中有一种谷黄色的叫狗头嫩的大头小鱼,你不下水时能看见它们在水底游来游去,可一但你双脚一踏入水中,那它就会猛的一摆尾将水底的水搅混,并乘着水混很快就钻入了石块和石缝隙中不见了,叫你捉不到。小虾跟这小鱼差不多,很是难捉,只有那横行的螃蟹,因为爬动慢才不时成为我们手中的猎物。我们总是轻轻掀起或移开水中的石块,尽量不使移动将水搅混,这样,那螃蟹也就基本无路可逃了。
这溪水中的螃蟹小的只有小手指尖大,大的也就是那小饭碗底那样大,我们捉到螃蟹总是拿到岸上让它在陆地上爬着玩,并仔细地观察着它们爬行的举动,仿佛想从它们的横行中发现着什么,看你“横行到几时”。有时我们也将它们用火烧熟了吃。
[末完待续]


